二、保殼三部曲
2015年虧成狗,2016年的當務之急就是保殼咯。
經“山東疫苗案”一折騰,沃森生物收入大減,收購山東實杰及其三家子公司形成的商譽還剩3億多元,這扭虧任務不可謂不艱巨。
然而,沃森生物好歹是個“龍頭”,保殼這種基本生存技能還是非常嫻熟的。翻翻公告,只見上市公司有條不紊地上演了扭虧三部曲。
首先,賣了惹禍的山東實杰。有人可能要問了,這燙手的山芋,哪個傻子愿意接啊?都是一出手好幾個億的人,誰又比誰傻呢?所以,只能山東實杰的原股東和沃森生物大股東兼董事長李云春硬著頭皮上了,兩者分別通過德潤天清和玉溪沃云接下山東實杰85%股權。
由此,上市公司甩掉了大包袱,順便確認3253.86萬元投資收益,再因出售山東實杰股權后不再支付原股東未付股權轉讓款確認8881.25萬元營業外收入,輕輕松松創收1.21億元。
然后,吃納稅人救濟糧。2016年,沃森生物旗下子公司玉溪沃森取得玉溪市人民政府對公司10億元中期票據2016年利息財政貼息專項資金8,450萬元。
最后,甩賣子公司。2016年年底,上市公司一舉賣出3家參股公司股權,共確認投資收益4485.88萬元。
此外,公司還簽署了《技術轉讓框架協議》,打算將自主研發的傷寒Vi多糖疫苗、甲型副傷寒結合疫苗、乙型副傷寒結合疫苗和傷寒Vi多糖結合疫苗四個產品的所有技術及與之相關的全部知識產權和其他權利轉讓給上海珩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原則上轉讓價格不低于6,500萬元。當然,這筆轉讓價款大約是為2017年度的扭虧做準備。
經過上述一系列動作,沃森生物2016年成功扭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46萬元,扣非凈利嘛,我們就當不懂,也沒看到。
三、國資接盤,大股東高位減持
2016保殼任務順利完成,但上市公司也元氣大傷,股價也在10元左右徘徊,當年股災時逆市上揚的英姿形成鮮明對比,大股東們怎么甘心!
于是,沃森生物搬來重量級“爸爸”——云南省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工投集團”)。工投集團系云南省國資委旗下國有資本投資管理平臺,“具有雄厚的資本實力、豐富的產業投資經驗與卓越的產業整合能力,業務涵蓋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園區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戰略新興產業”。
2016年9月21日,工投集團與上市公司及大股東兼董事長李云春簽訂《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安排:
工投集團后續擬通過依法受讓李云春及公司其他股東所持的公司股份、參與公司增發、二級市場增持或與李云春及公司管理團隊共同搭建控股平臺等方式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此前,沃森生物由于股權分散,長期沒有實際控制人,但創始人兼董事長李云春具有相當的話語權。“山東疫苗案”后,李董事長不得不退位讓賢,拱手獻出控制權。
盡管如此,李董事長也不算委屈。失去控制權,拿錢走人就是了嘛。
今年8月以后,疫苗市場行情好轉, 媒體上炒一波公司去年才開始投入研發的13價肺炎結合疫苗和2價宮頸癌疫苗,股價蹭蹭蹭就上去了,一度沖破17元大關。
然后,大股東們就開始減持了啊:
其中,前第一大股東,董事長李云春及其資管計劃合計轉讓達7092萬股,套現近7.65億元;
前第二大股東劉俊輝轉讓約4351萬股,套現4.64億元;
玉溪地產轉讓4296萬股,套現4.32億元;
湖州通瑞(此前為李云春一致行動人)轉讓1701萬股,套現2.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