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人社部副部長游鈞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去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穩步推進,北京、安徽等10個省(區、市)簽署了4400億元的委托投資合同,2831.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
同時,江蘇、浙江、甘肅、西藏4省(區)政府已審議通過委托投資計劃。下一步將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運營,推動落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
而根據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局副局長湯曉莉今年1月份透露,江蘇、浙江、甘肅、西藏4省(區)的養老金投資運營規模方面,料可增加的投資金額大概為1500億元。
這意味著加上上述北京、安徽等10個省(區、市)4400億的投資金額,養老金投資整體規模將逼近6000億。
2017年投資收益達5%
實際上,2017年作為地方養老金進行委托投資運營的首個年度,其首份成績單日前已經有所披露。今年1月3日,湯曉莉在“社保基金投資管理研討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已有九省和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委托投資金額為4300億元,從目前收到的財務報告來看,2017年底達到5%或者超過5%的收益率是不成問題的。
投資風格:投資分散,更偏愛優質成長股
根據招商證券的研報顯示,養老金的投資風格與社保基金均屬于社會保障類資金,以穩健投資為主,所以其投資風格一定程度上可以參考社保基金的持倉情況。
數據顯示,截止去年三季度,養老金總共出現在7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當中,整體來說,養老金持有股票的比例大多不高,按照整體持有情況,或許養老金還持有其它標的,但因持股規模大多太小,而未能達到披露門檻。具體情況如下圖:
去年三季度,養老金新進了天地科技、滬電股份、上峰水泥、大豪科技四只股票,行業分布來看,分別屬于專用設備、電器設備、電子信息和建筑材料,而國家隊普遍偏愛的金融領域養老金卻并未涉及。
業內認為,從三季度的情況來看,已經可以開始逐步勾勒出養老金的投資風格,與大部分公募基金追求相對收益不同,養老金或偏向絕對收益,不能出現持續長期的虧損,養老金在選股上,估值和股價的絕對水平高度相關,不會追逐股價偏高的標的。在這種情況下,“穩”字當先的養老金繼續追逐價格偏高的價值股意義不如購買優質成長股。
另一方面,養老金短期更多的是試水,養老金投資必須充分考慮波動率和回撤,因此進行分散投資,做大類資產配置更為合理。
定增、打新熱情高漲
從去年二季度開始,養老金就開始積極參與公司定增。而到去年三季度,養老金對定增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弱。數據顯示,截止去年三季度, 25個養老金組合累計參與1185次新股和可轉債的網下首發配售,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九零一組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二組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九零四組合參與次數最多,均在120次以上。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101、102、103、105、106、107組合則專注于可轉債申購,不過,可能由于單只個股規模由于太小,而未能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