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次新股卷土重來,再掀起局部報復性超跌反彈,全天表現強勢。截止收盤,兩市共有20只次新股漲停。
20只次新股漲停
而次新股第一創業今日暴跌近9%。
第一創業
第一創業已連續兩日大跌(昨日收跌9.17%)。昨日晚間第一創業發布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公告稱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股份本次解除限售的數量為980,030,634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4.7707%,解禁日期為5月11日。解禁市值高達217.37億元,而公司的流通市值僅48.57億。
限售股解禁或是第一創業此次下跌的導火索。由于次新股原始股東初始成本較低,前期經歷過炒作的行情后大部分原始股東都有較大盈利,拋售的可能性較大。
據券商中國統計,去年以來上市的58只次新股已經出現了重要股東增減持記錄(多為高管親屬),其中有28只次新股出現減持操作,合計凈減持市值5.87億元,其中司太立、高科石化和海順新材的減持市值分別達到1.88億元、1.08億元和0.79億元。次新股已經步入減持窗口。
事實上,次新股自3月底以來一直萎靡不振。3月29日,走勢一直堅挺的次新股突然集體“崩塌”,股價紛紛重挫。短時間內游資、機構撤離次新股。今日次新股板塊現報復性反彈,市場上有觀點認為次新板塊有望替代雄安成為市場的新熱點。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兩市成交量仍嚴重萎縮,次新股板塊能否真正爆發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警惕以下三類次新股
1.即將解禁的次新股
分析指出,一般而言,解禁股市值越大,解禁套現的金額可能就越多,例如近期即將解禁的第一創業,解禁市值超過百億,后期面臨減持套現的壓力較大。
圖片來源:證券時報
2.業績變臉的次新股
近期證監會在集中回應IPO政策變動傳聞、次新股業績下滑等問題時表示,如果企業上市后當年業績下滑甚至虧損嚴重,但風險揭示不夠充分,證監會將視情節輕重采取行政處罰或相應措施。業績變臉的次新股存處罰風險。
圖片來源:證券時報數據寶
3.估值過高的次新股
次新股前期被瘋狂炒作,造成部分次新股股價被嚴重高估。近期監管層密切關注次新股的炒作行為,資金紛紛撤離被過高的次新股。后市具備高成長且估值合理的次新股才有望繼續走強。下表為動態市盈率過百,年漲幅較高的次新股。僅供投資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