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綜指本周連續下挫,不斷刷新階段新低,不過周四迎來觸底反彈。機構人士指出,5月流動性維持穩定,前期的悲觀預期可能會逐步削減。基于市場自身力量,進一步回調空間有限,但能否就此變盤,進而演化為新一輪的反彈,則取決于能夠吸引多大規模資金回流A股。
震蕩筑底
中國證券報:滬綜指本周刷新階段新低,隨后觸底反彈。后續市場走向如何,是否存在變盤的可能?
傅靜濤:二季度是同業去杠桿的摸底期,銀行體系以自查為主,系統性縮表并未發生。市場過度悲觀的主流偏見集中體現在3個方面:其一,市場認為商業銀行和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會同時收縮,但實際上在“穩中求進”導向下,4月以來,央行已對金融監管引發的短端利率波動進行了對沖。其二,市場認為監管政策處罰的落地是趨勢性的,但實際上,證監會和保監會近期對于個別機構的處罰是經過長期審慎評估后的結果。其三,市場認為名義GDP下行的背景下,貨幣政策收緊是長期趨勢。市場普遍擔憂歐美貨幣政策會趨勢性收緊,但在我們看來,歐洲加息僅僅是為了貨幣政策正常化,修正到零利率即可,并非加息周期;而如果美聯儲6月加息,主要是為了對沖特朗普稅改預期的升溫,而稅改政策仍未有效解決資金來源問題,落地概率并不高。另外,機構投資者倉位也已有效降低,市場賺錢效應的收縮也相對充分,我們認為基于市場自身力量,進一步回調的空間有限,A股市場已處于底部區域。
谷永濤:當前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來自于經濟下行預期,另一方面來自流動性偏緊預期升溫。在去杠桿和防風險目標之下,“一行三會”陸續出臺資金監管措施,使得投資者對于監管加強預期不斷強化,流動性緊縮不但在股市上有反應,債券市場反應同樣強烈。市場筑底完成,需要投資者對市場的認識發生轉變,一方面是對當前經濟和監管加強的預期充分反應,另一方面是后續信息支持預期向好。只有這兩方面同時滿足,市場筑底才算完成。因此,需關注后續經濟數據以及監管政策力度。
傅子恒:上證綜指跌破年線之后,多空雙方爭奪更為激烈。在持續下跌之后,本周四大盤的反彈得到了成交量的配合,初步顯露企穩反彈“曙光初現”跡象。大盤1-3月的反彈得益于宏觀經濟與年初部分資金回流股指的影響,在次新股帶動之下展開有限反彈,4月之后這兩個因素在經濟基本面以及政策雙重作用之下開始弱化,市場失去上行基礎,股指向下回落。當前1-2周是消息面空檔期,預計后市多空有望對上證綜指年線展開爭奪,但大盤超跌后的反彈要求,能否變盤演化為新一輪的波段上漲行情,取決于預期與情緒回穩后能否使資金重新回流市場。
資金面料改善
中國證券報:5月份市場流動性會否出現好轉?
傅靜濤:二季度后半段,A股市場流動性可能出現積極變化。首先,5月還不到宏觀流動性(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系統性改善的時間窗口。盡管中期來看,經濟增速逐步回落是大概率事件,但5月即出現經濟基本面轉差,倒逼宏觀流動性大幅改善的概率并不高。但A股市場流動性的改善可能來自于“不確定性”降低帶來的預期改善。近期存量投資者的倉位出現了系統性下行,總體呈現出絕對收益投資者先降倉,相對收益投資者后降倉的特征。而降倉主要原因就是“不確定性”發酵引發的風險偏好下行。5月下旬,隨著監管節奏預期的明確,風險偏好的恢復是大概率事件,存量減倉轉變為存量加倉就是A股市場最重要的基本面變化。另外,外資配置資金和房地產熱度下降引發的居民資產配置調整,也可能成為A股市場增量資金。
谷永濤:從2016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一直保持貨幣政策中性偏緊的操作思路,雖然目前市場流動性趨緊,但并未造成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過度的非理性波動,在去杠桿和防風險目標之下,由貨幣政策轉向寬松帶來市場流動性好轉的概率較小。當前投資者預期的流動性變化與監管政策關系較大,因此如果邊際流動性好轉,預計主要來自于市場投資者對于監管預期的轉變,密切關注市場預期改變,以及監管政策措施的影響。
傅子恒:預計5月份流動性總體將會以穩為主。一方面,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更多向收縮方面演進,利率中樞有可能進一步上抬,金融監管環境趨向嚴厲等,都將對資金流入產生抑制作用;但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投資資金在政策受壓之后尋求新的投資方向,以及6月開始將會進行的A股納入MSCI的討論可能形成新的積極預期,將會對大盤再度向下深度回落產生抑制作用。A股在消息面夾縫中,個股機會可能會再度出現,成為A股短線表現的契機。同時,因行業與業績方面的加持作用,創業板與中小板中的一些成長股在長期擠壓泡沫之后,已逐漸進入長線的價值階段,也可望對場外資金形成自然的吸引力,這些因素都可望成為市場的積極力量。
“績優”“超跌”兩手抓
中國證券報:當前投資者應該如何進行操作?可布局哪些品種?
傅靜濤:在結構選擇上,繼續堅守確定性溢價品種。2017年總體業績判斷逐季向下,因此要自下而上尋找增速逐季上行的稀缺板塊。另外,2017年業績高增長PEG小于1的細分行業,在窄幅波動的市場當中也存在被全面重估的可能性。具體關注:白酒、醫藥流通(兩票制、外延并購)、家電和家居(龍頭業績受地產影響小)、環保(一季報超預期)、火電(業績拐點)、新能源汽車上游,電子化學品、航空和保險。需要指出的是,“一帶一路”當中的國際工程承包板塊也是2017年業績逐季上行的方向。另外,國防軍工板塊同樣值得重視。
谷永濤:A股主要指數自4月中旬開始調整,在沒有更進一步數據驗證悲觀預期的情況下,市場進一步下跌空間有限。但如果經濟數據低于市場預期,或監管力度加強引發流動性緊張,不排除投資者風險偏好進一步回落的可能。從行業角度而言,建議配置公用事業、家用電器、醫藥生物等行業。
傅子恒:短線大盤有望逐步企穩,但向上的波段行情仍需醞釀。同時,當前上證綜指因指標股多空激烈博弈而價格失真,創業板與中小板指可以成為觀察市場動向的主要窗口。
從機會把握角度來看,當前市場中存量資金博弈狀態短線來看仍難改變,主要機會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業績與成長穩定個股仍會有長期資金關照而繼續有所表現,或被機構資金重新挖掘,如近期走強的保險股等,但對這些股票需提防抱團取暖資金分化而對股價產生不利影響;二是一些超跌的成長股,由于此前次新股退潮帶動個股大面積回落,一些真正的業績成長股被錯殺,在大盤企穩中有向上修復的要求。尤其是2016年報高送轉分配方案的股票,前期因受到監管與市場多方質疑影響,許多股票回落幅度較深,其中真正的成長股票的反彈要求可能會更強烈一些。此外,近期上市的新股板塊由于遇到大盤回落影響,上市之后的上漲空間受到限制,一些質地較好的股票也有望受到挖掘。但上述因估值修復而促發的股價反彈,如果大盤無法確定出現趨勢性的上漲行情,仍需以波段心態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