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元股”重現江湖。*ST新億、*ST銳電等三家公司“入圍”“一元股”行列。其中,*ST銳電在6年前上市時其發行價曾達到每股90元,創下主板發行價的最高記錄,而如今,*ST銳電是兩市“第一低價股”。
另外,由于連年虧損目前已經暫停上市的*ST新億于4月28日披露了公司2016年報,由于無法正常經營,去年*ST新億實現營業收入1269.77萬元,凈利潤虧損318.19萬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業績與*ST新億控股股東萬源匯金此前作出的2016年和2017年實現經審計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4億元和5億元的承諾相差甚遠。然而,公司在年報中卻稱上述承諾得到了嚴格履行,為此,上交所向*ST新億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對業績“失諾”的原因予以說明。
本周,《紅周刊》連線*ST新億和*ST銳電兩家公司。
*ST新億停牌一年半
業務重整陷入僵局
市場表現:*ST新億股票因重整事項自2015年12月7日起停牌,股價為每股1.87元(前復權,下同),目前公司尚未復牌。
近期動向:5月2日,上交所針對控股股東萬源匯金業績“失諾”的情況向*ST新億下發了《問詢函》,上交所要求*ST新億和萬源匯金分別披露萬源匯金作出的盈利承諾是否嚴格履行,要求*ST新億更正年報中的相關披露內容,同時要求萬源匯金披露未完成業績承諾的具體原因、利潤補足安排以及下一步的計劃。截至記者發稿,*ST新億尚未對《問詢函》作出回復。
紅刊連線:其實,*ST新億年度業績不達標與公司破產重整陷入擱淺有很大關系?!都t周刊》以投資者身份致電*ST新億之后了解到,當前,*ST新億的重整計劃已經執行完畢,原有業務也已經剝離,但部分維權投資者認為該重整計劃會侵吞中小股東權益,因此向新疆高院申請對*ST新億破產重整一案進行再審,新疆高院已經受理申請并立案審查,目前尚無核查結論。在這種情況下,*ST新億無法進行優質資產注入,也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對以上案件的審理進展情況,*ST新億方面的人士表示,去年12月,新疆高院召集組織各方聽證,“對于何時能夠有一個最終審理結果,我們目前尚不得知,但公司一直與法院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此外,上述*ST新億工作人員表示,未來公司或將轉型現代農業、大健康等領域。
紅刊點評:在經歷了實控人更變、主業停頓、高管換屆、公司更名、終止并購等一系列動作后,*ST新億破產重組卻陷入泥潭。自2015年12月至今,*ST新億足足停牌了一年半的時間,這讓3萬多戶股東深陷其中。為*ST新億中小股東提供法律援助的上海杰賽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曾表示,法院再審讓*ST新億重整方案存在“推倒重來”的可能,一旦重整方案“推倒重來”變為現實,*ST新億的復牌恐將無限期延后。
*ST銳電二度“披星戴帽”
距離退市僅一步之遙
市場表現:因為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巨虧,華銳風電于今年4月26日更名為*ST銳電,更名當天便無量跌停至1.92元,隨后更是一路下跌。截至5月11日,*ST銳電收盤價為1.43元,成為兩市“第一低價股”。
近期動向:如果2017年無法扭虧,暫停上市將是*ST銳電的結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ST銳電扭虧難度極大。*ST銳電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ST銳電實現凈利潤-1.46億元,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擴大到87.58%,經營活動現金凈額為-1.19億元。
紅刊連線:對于公司未來的扭虧戰略,《紅周刊》記者嘗試致電*ST銳電,不過經過多次撥打,公司電話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記者登錄投資者互動平臺后發現,*ST銳電與投資者的互動交流難言積極。今年以來,公司只回答了投資者兩個問題。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詢問公司未來的保殼計劃,但未得到公司回應,而對于“公司年年巨額虧損,但是公司一直在說正常經營,大股東又一直在套現,公司有何面目面對投資者”的責問,*ST銳電也同樣選擇了沉默。
紅刊點評:2011年上市的*ST銳電,堪稱A股市場上最大的“資金黑洞”之一,除了2014年至2015年短暫的牛市之外,*ST銳電的投資者在絕大部分時間內都是虧損累累。從上市時每股90元到現在的“1元股”,這家“高增長的風電龍頭”至少欠眾多虧損投資者一個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