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最近103家公司遭到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本欄認為這將成為未來股市下跌的主要壓力,投資者應加以防范,對于大股東有減持動機的公司,應注意投資風險。
現在看來,不管承認與否,很多公司股東上市后的目的都是減持股份,畢竟減持股票能夠獲得數億乃至數十億元的現金,對于公司大股東來說誘惑力是非常驚人的。想讓他們不賣股票,無異于讓老虎不要吃肉,其難度可想而知。
現在的問題是,二級市場是否有能力承接大多數的大股東減持股份。其中還不包含國有股的減持,僅僅是這些次新股的減持威脅,已經讓二級市場投資者感到壓力山大,今后如果有更多的新股大股東加入到減持隊伍,二級市場的股價將出現進一步的下跌。
雖然說大股東減持股票并沒有違法違規的行為,但對于公司的生產經營肯定是有影響的。他們把股票都賣了,還能指望他們盡心竭力把公司經營好,做成百年老店?這顯然是奢望。
但是上市公司確實是需要他們的,現在的公司很多都是依靠人才獲得超額收益,人才的價值異常巨大,資本都相對好說,只要有好的項目、好的人才,根本不缺資本的投入。很多上市公司正是因為有這些創始人的能力和熱情的投入,才能盈利、上市,并獲得30倍乃至60倍的市盈率。現在他們減持股票,下一步可能就是離職,留下公司和中小股東自生自滅。就算創始人不離職,也不可能將全部精力放在公司,人家也要享受生活,也有可能另起爐灶。
本欄擔心的是,大股東清倉減持股票可能不僅僅帶來股價的壓力,同時也會影響到上市公司未來的生產經營。沒有賈躍亭的樂視未來如何,充滿了太多的變數,如果有1000家公司創始人都完成了清倉式減持,那么誰又能保證這1000家公司的業績都不會受到影響?
或許,管理層也沒辦法阻止大股東清倉式減持,那么投資者能不能自己防范一下投資風險呢?檢查一下自己持有的股票,有沒有大股東減持的風險,如果大股東真的有意減持股票,投資者最好不要抱有太多的幻想,還是尋找那些大股東不會減持股票的公司持有,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投資者就能夠理解境外成熟股市為什么老股票比新股票吃香。
什么樣的股票值得投資者關注,不談基本面和其他常規的因素,只說大股東這一塊,有兩類公司值得投資者持有,一是大股東明確承諾不減持的,例如王健林承諾不在萬達商業股票上套現;二是公司上市已經很多年,大股東在能夠減持的時候也沒有減持,至今還持有足夠數量股票的,例如華誼兄弟。當然對于上市多年突然減持的大股東,例如美的電器,這種減持時一般公司股價都處于相對高位,此時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是否要跟著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