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災之后何時重見天日?兩年跌幅達60%
三月以來,中聯重科周線已九連陰,股價一度逼近去年低點4.01元,兩年來的累積跌幅已達60%。2015年股災之后,中聯重科股價腰斬,從此一蹶不振。在滬深兩市不少個股創出股災新高的同時,中聯重科幾乎原地不動,一直在低位萎靡。5月22日,受到“中聯重科擬116億元出售旗下環境產業資產,美的集團少東家攜弘毅投資‘接盤’”消息的影響,股價跳空高開超5%,但隨后大幅回落,收出一根假陰真陽的K線,之后的幾個交易日又回到高開前的原點。
與之相比,同樣做工程機械研發的三一重工股價已步入上升通道,市值超500億元。
二者周K圖如下:
中聯重科周K線圖
三一重工周K線圖
二、昔日機械行業藍籌 年入500億元
中聯重科主要從事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裝備研發、制造、銷售、服務及環境治理投資及運營業務,高峰時期,年度營業收入接近500億元,是工程機械行業的大市值藍籌股。
在國家戰略“一帶一路”的大風口下,中聯重科搭乘了順風車。市場每每提到“一帶一路”概念股,總少不了中聯重科的身影。
過去幾年,中聯重科已在意大利、德國、荷蘭、白俄羅斯、印度等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工業園或生產基地,有20個海外貿易平臺、8個境外備件中心庫,產品出口到31個沿線國家和地區,借“一帶一路”之風,打開了國際大門。
4月26日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75億元,同比增長74.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456.84萬元,實現扭虧為盈。從昔日藍籌到勉強扭虧為盈,中聯重科經歷了什么?
三、陷入成長困境 苦苦追趕三一重工
2011年后工程機械行業多次出現的連續性斷崖式的下滑,行業整體低迷,復蘇進程緩慢,而中聯重科慢人一步的轉型路使得其遲遲未從行業低谷中走出。
2014年,中聯重科收購的奇瑞重工,屬于農機板塊,除了看好農業機械的發展,另一個原因也是希望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工程機械下滑帶來的風險,但似乎并未做專做精;同樣,公司選擇發展環境產業也是基于類似的考慮。
而同樣進軍“一帶一路”的三一重工一季報顯示,期內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46億元,同比增長727%。在業績猛增的同時,公司產品毛利率、現金流、整體經營質量大幅提升。憑借挖掘機走天下的三一重工,早已占據工程機械行業龍頭。
四、嫁得好不等于真白馬
將2016年創造了56億元營收、7.55億元凈利潤的環境產業80%股權高位出售,的確是一場相當劃算的“出嫁”。然而,工程機械行業整體萎縮,不像三一重工的挖掘機,中聯重科沒有一技之長可以沖出重圍,一場買賣改變不了中聯重科在行業中逐步倒退的地位。涉獵多個工程機械細分行業曾令中聯重科逼近800億市值,但產業的分散、自主創新能力的缺乏同樣令它在行業低谷時期受到更為廣泛的影響。
五、為重振主業 出售環保板塊資產
近日,中聯重科宣布轉讓其全資子公司長沙中聯中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80%的股權,作價116億元一事之所以令股價大幅波動,一方面,市場認為中聯重科將其環境產業資產賣出了好價錢,根據公告,此次轉讓將使公司獲得90多億元的稅前利潤;另一方面,隨著此次“斷臂”,中聯重科原有以“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環境產業”為三大支柱的戰略或許面臨重整。
中聯重科或許是為揚長避短,將更多精力投入在搭上“一帶一路”順風車的工程機械產業上。但是從股價未連續上漲的反應來看,市場人士關于這一戰略對中聯重科擺脫行業周期困境的效果預期并不明顯。(原標題:偽白馬股卸下面具之中聯重科:陷入成長困境 離三一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