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16.41 +3.93%)、海通證券(15.09 +2.44%)、國信證券(13.11 +3.80%)昨晚均發公告,日前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三家券商因此前違規向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司度”)提供融資融券業務,分別或被證監會罰款3.08億元、255萬元、1.04億元,并沒收違法所得。國信證券子公司國信期貨也因與上海司度相關原因被罰54.08萬元。
相信絕大多數經歷過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投資者都不會對“上海司度”陌生。2015年7月,滬深兩交易所因存在重大異常交易行為,對一批證券賬戶采取限制交易行為。當時,由海外對沖基金巨頭Citadel實際控制的“國信期貨有限責任公司—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賬戶作為唯一被限制交易的外資賬戶受到廣泛關注。
今日三家券商披露的公告,則還原了海外對沖基金究竟是如何在2015年通過融資融券做空A股。
在三家券商中,受罰金額最少的海通證券對案情的回顧最為詳細。公告披露,2015年1月,上海司度開始與海通證券接觸,介紹上海司度已經在中信證券、國信證券開展了融資融券業務,希望能在海通證券開立信用賬戶,申請10-20億元的融券額度進行日內回轉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月,滬指尚在3000點左右,僅從點位上看還僅處在牛市半山腰,且兩市日成交在萬億左右,距離日成交2萬億的高峰尚有距離,牛市氛圍還在逐漸升溫過程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資機構已在中信證券、國信證券之外謀求第三處做空陣地,且開口就是10億做空額度。
國信證券公告則披露,上海司度當時使用了高頻交易手段進行做空。公告披露,2015年1月19日,上海司度在國信證券開立“國信期貨有限責任公司——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的普通和信用證券賬戶從事融券交易。上海司度高頻交易系統直接接入國信證券柜臺系統下單。
三家證券公司受罰的直接原因,都是違反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第十一條中“對未按照要求提供有關情況、在本公司及與本公司具有控制關系的其他證券公司從事證券交易的時間連續計算不足半年…證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資、融券”的規定,這一點頗令人玩味。
國信證券公告顯示,2015年1月19日,上海司度與國信期貨、國信證券作為托管人簽訂了國信期貨——易融系列海外1號資產管理計劃合同。2015年1月27日,國信證券為上海司度實際控制的資產管理計劃開立了證券賬戶;同日,國信證券與國信期貨就賬戶簽訂《融資融券業務合同》;次月即為其開立了信用證券賬戶,致使上海司度得以開展大規模的融券交易。
海通證券則是在2015年1月與上海司度首次接觸后,在4個月后為其辦妥了信用賬戶及相關事宜,允許上海司度外部接入系統直接連通海通證券交易。
而在上海司度最先相中的主陣地中信證券,2011年2月23日,上海司度就在中信證券開立普通證券賬戶,一直未從事證券交易。中信證券在司度從事證券交易時間連續計算不足半年的情況下,為司度提供融資融券服務,于2012年3月12日為其開立了信用證券賬戶,同樣違反相關規定。
三家券商都為自己的違規行為付出了代價。公告顯示,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都被罰沒為上海司度提供融券服務所取得所有業務收入并被處于5倍左右罰款。其中,中信證券被沒收違法所得6166萬元,并處3.08億元罰款;國信證券被被沒收違法所得2088.67萬元,并處1.04億元罰款;海通證券被沒收違法所得 51萬元,并處罰款 255萬元。(原標題:三家券商被罰:揭秘外資做空、高頻交易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