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股票 行情 / 概念 / 新股 / 研報 / 漲停 > 減持新規堵漏洞 尋找騎牛股

減持新規堵漏洞 尋找騎牛股

2017-06-04 22:10?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端午節假期監管層送出利好大禮包,節后首日A股跳空高開,但很快又陷入大小票分化的舊有格局。顯然,小票估值高,必然帶來較高的減持沖動,新規無非是把減持的時間拖長,如果上市公司質量沒有提升,或者估值沒有降到讓“大小非”認為低估的狀態,減持依然會出現。

  如果把股市看成一個蓄水池的話,減持相當于一個出水口,減持新規把這個出水口變小了。另一方面,由于市場交易成本的存在,股市這個蓄水池也會因為交易成本“蒸發”掉一部分水位。因此,如果沒有在入水口增加活水,股市的水位并不會因為縮小出水口而顯著上升。更何況,新股IPO這個“出水口”還在。

  什么是股市的入水口?就是增量資金。這個增量資金,要么來自新增投資者投入的資金,要么來自上市公司層面。從新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在市場弱勢的情況下難以吸引到大規模的散戶“韭菜”入市,近期反而有一系列清理金融杠桿的動作,讓不少杠桿資金、違規資金撤離股市,近期持續不斷的“閃崩”現象就是這些資金撤離的痕跡。要有“主動性”的增量資金,還要看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增持。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股東增持對股價形成利好。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截至5月27日,2017年共有116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上市公司股權,增持次數達到304次,合計增持股數為21.91億股。雖然看起來數量不少,但相比2016年同期463次增持、27.97億股的增持量,還是少了不少。而如果和減持數對比,今年1~5月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東(包括持股5%以上股東、董監高及其親屬)凈減持金額合計達到了572.88億元,而凈增持則為559.86億元,出水口依舊大于入水口。如果把時間拉長,這一差距則更加巨大:統計顯示,近七年來A股市場減持金額累計接近7000億元,累計增持金額僅略超2000億元,減持金額為增持3倍多。

  股市的另一個“入水口”則來自上市公司的層面。一是分紅,直接降低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持股成本;二是回購,相當于上市公司用自有資金直接注入股市。

  不管是增持還是回購,本質上都是股市這個蓄水池的“入水口”。理論上說,如果有大量上市公司密集公告增持或回購,表明公司股價出現一定程度的低估,但今年的情況顯然復雜許多。不少上市公司的增持或回購,和股權質押跌破預警線需要出手維護股價有關。但如果增持或回購的股票不多,則會淪為單純的作秀,很容易被市場看破。如新黃浦(600638),股價在5月24日、5月25日連續兩天“閃崩”跌停,控股股東被迫連續兩天增持,但數量僅有區區40.05萬股,不到其總股本5.61億股的零頭。類似“花拳繡腿”式的增持,對于股價的止跌企穩效果并不顯著。

  因此,在減持新規延緩“大小非”套現的同時,投資者要找到真正的牛股,還必須找到拿出大量“真金白銀”進行增持或回購的上市公司。某種程度上,增持或回購的比例越高、數額越大,才能表明上市公司的“真愛”。要做到有“真愛”,不僅股價要足夠低估到令人垂涎,更需要上市公司或大股東本身有充沛的現金流。通俗地說,就是要“多情且多金”,才能表明是“真愛”。

  相比大股東增持,筆者更看好上市公司的回購。回購股份直接注銷,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上市公司確實有較多的現金和較好的投資價值。在成熟市場,回購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引領市場走牛的動力。過去十年來,手握大量現金的美國公司熱衷于通過回購來提高每股收益,并提升其股票吸引力,成為美股維持慢牛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在A股市場,真正大手筆回購的上市公司并不多,但一旦出現則值得我們高度關注。比如中聯重科(000157),雖然2016年度出現虧損,但一季度已經扭虧為盈,賬面上坐擁上百億現金,公司認為行業有望見底企穩,因此推出10億元的A股回購計劃。5月24日到5月31日,中聯重科四度出手回購A股,耗資超過1.3億元。

  又比如富安娜(002327),此前公司公告稱,截至2016年1月13日,公司實際回購股份數量共計263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3.06%,最高成交價為12.30元/股,最低成交價為9.68元/股,回購資金總額為3億元。不僅回購金額可觀,且現價顯著低于回購價。

  另外,寶鋼股份、魯泰A、海思科、國元證券等公司在近年來也曾經多次大手筆回購,在某種程度上展現了上市公司對自身價值底線的維護。投資者不妨多關注此類“真愛”股,在公司業績穩定或向好的前提下,將回購的價位作為價值投資的重要標準之一,逢低分批布局,其中或許會有牛股產生。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