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實現7180億元的減稅降費基礎上,中央再次加大“供給側”結構調整力度。
6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從今年7月1日起,再推出一批新的降費措施,預計每年可再減輕企業負擔2830億元,算上“營改增”在今年釋放的減稅效應,預計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其中降費占60%以上。
作為政府工作報告的一項重要內容,減稅降費成為2017年財稅改革的“重頭戲”。然而相比以往以刺激需求端為主的政策安排,今年中央加大“供給側”結構調整,以企業作為“供給側”改革的主體,把減稅降費帶來的實際效應落在企業身上,通過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來實現“萬億規模”的目標,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全年減負超萬億
從3月份全國兩會到如今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總理已經連續五次部署減稅降費工作,目標就是要把減稅降費的額度達到萬億元。
6月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在今年已出臺4批政策減稅降費7180億元的基礎上,從今年7月1日起,將建筑領域工程質量保證金預留比例上限由5%降至3%,并把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標準降低25%,同時取消農藥實驗費、公安部門相關證照費等6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
在采取上述新措施后,預計每年可再減輕企業負擔2830億元。從年內已經出臺的減負政策看,全年為企業減負目標已經超過1萬億元,其中降費占60%以上。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與減稅相比,降費(包括降基金)的難度并不低。以政府基金為例,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保證了特定公共事務的運行。但時過境遷,有一些基金和行政性收費項目,只是因為部門利益或慣性而存在,此時有必要對其進行清理。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根據2015年全國財政決算,當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42338.14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為30783.80億元,剩下的大約1萬多億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則分散在各部門各地方。
楊志勇認為,通過稅制改革及配套改革,取消一些多年來難以取消的收費和基金項目,有助于進一步規范政府與企業的關系。
2017年4月1日起,財政部取消或停征了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將商標注冊收費標準降低50%,同時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和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調整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政策,并規定各地在 “十三五”期間,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公共事業和設施保障狀況、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自主決定免征、停征或減征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地方水庫移民扶持基金。
根據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后,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所有行業實現稅負只減不增;2017年進一步減稅降費,將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
對此,一位財稅界人士表示,中國政府加快落實全年萬億減稅規模的目標,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一個主要表現。“特朗普上臺后,美國進行大刀闊斧的減稅政策,在全球范圍內引起關注,中國政府及時出臺減稅政策,更多的是在國際社會爭取話語權。”
切實讓企業受益
“減稅降費主要落在供給端,企業作為供給端的主體,只要這筆錢落在企業手上,它就不會盲目的進行總量擴張,而一定是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市場最急需什么就會向什么方向去配置資源,一定是要讓市場在結構調整中發揮決定性作用。”6月7日,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常務會議也指出,持續推出減稅降費措施,讓企業輕裝上陣,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我國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舉措。
以小微企業為例,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小微企業稅收政策進行了多次調整。
6月8日,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小微企業減半征稅標準從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6萬元提高至10萬元、20萬元和30萬元“頂格”,到此次再度“破格”提升到50萬元,體現了對小微企業的重視和支持。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約有1500萬戶次小型微利企業享受了稅收優惠,減免所得稅近700億元,近三年來的減免稅額平均年增長率達38%。
6月7日的常務會議要求,要加強督促檢查,盡快把減稅降費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到實處,讓廣大企業真正受益。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稅收優惠政策落地,國家稅務總局近期正在進行全國稅收執法大督察。目前稅收執法大督察已進入省局重點抽查階段。6月份國家稅務總局將選取10個省稅務機關開展跟蹤督導和檢查工作,確保大督察取得實效。
截至目前,全國稅務系統大督察共組織走訪1.72萬戶納稅人,發放3.97萬份調查問卷,征集歸并納稅人意見建議1000多項,通過全面督察整改,有效促進了稅收執法規范化。
國家稅務總局督察內審司司長郭曉林表示,此次稅收執法大督察由稅務總局十余個司局協同推進,各省稅務局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各市、縣稅務局均成立工作專班,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推進。
李克強表示,有關部門在督察后發現,有些中央出臺的降費舉措,在落實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彎彎繞”,企業是敢怒不敢言。“各有關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到,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等舉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一定要讓各項措施不打折扣地落實到位。”李克強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