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周呈現寬幅震蕩的走勢,銀行、保險等金融板塊的快速走強一度推升滬指突破半年線壓制,但中小創品種表現相對疲軟,二八板塊之間顯著的分化導致資金多空分歧持續加大,最終也使得滬指未能突破半年線。中短線來看,大中小市值品種的運行風格保持迥異,加上A股加入MSCI所帶來的短期利好也較為有限,預計A股繼續反彈的空間較為有限,半年線附近仍存在較強的壓制。操作上,不宜盲目追漲,可將控制倉位在五成左右的基礎上,逢低吸納行業增長具備較大的空間的新興產業板塊,如無人駕駛、5G、節能環保等。
從盤面的具體表現來看,各板塊走勢存在較大的差異,以上證50板塊為主的權重白馬品種與中小創的題材、概念品種之間的蹺蹺板塊格局并未得到明顯的改善。一方面,受A股成功加入明晟公司MSCI指數的正面提振,大盤股品種表現較為強勢,尤其是本身已經得到資金抱團的保險、銀行等白馬股在經歷短期調整之后重拾升勢,同時市場焦點格力電器、貴州茅臺等品種更是反復創出股價新高;但另一方面,中小創為主的題材、概念板塊雖有零星熱點,但無論是石墨烯、無人駕駛等概念板塊,還是粵港澳大灣區、雄安新區等區域板塊,其活躍的持續性都相對欠佳,資金短炒的痕跡明顯,很大程度上對市場人氣形成了挫傷。此外,需要一提的是券商板塊作為市場最為重要的風向標,也是對行情反應最為敏感的板塊,在近期雖有活躍,但從國泰、中信、廣發等龍頭品種的表現來看,無論從上漲的持續性還是對其他品種的帶動性都非常有限,本身已經暗含著A股難有更大規模的反彈行情。
綜合來看,大盤股和中小創品種始終難以同步運行,雖然有估值差異的因素,但更多的還是反映出當前市場運行主要依賴于存量資金博弈的尷尬格局,缺乏增量資金的馳援,指數進一步反彈空間必將受到壓制。
A股成功加入MSCI指數無疑對市場存在長期的正面影響,也是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地位的一次認可,但考慮到真正生效時點在2018年中旬,且本次納入所占比例較小,其帶來的短期提振作用可能較為有限。
技術面來看,滬指目前仍面臨上方半年線的壓制,創業板指數也同樣遭遇60日均線的反壓,在沒有更多的外部利好刺激的情況下,市場內在的做多合力將難以有效凝聚,無論是滬指還是創業板指數,將會持續受制于這些中長期均線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