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分析師指出,隨著近期港交所擬推出創新板、對創業板進行改革、“仙股”大跌等因素,港股市場投資者可能會更加謹慎,資金將會更青睞具有業績支撐的藍籌股。香港小盤股本就不多的優勢可能將繼續減少,在“炒殼”價值下降、缺乏基本面業績支撐的背景下,部分股票的股價將繼續面臨調整壓力。
小盤股顯著跑輸藍籌
市場分析師表示,不論是衡量今年以來還是過去60個交易日的表現,港股大盤藍籌股的表現均遠好于中小盤股,資金也更加青睞前者。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年初至今,恒生指數累計上漲16%,恒生國企指數和恒生紅籌指數漲幅均超過10%;而恒生大盤股指數累計上漲18.3%,明顯跑贏大盤;恒生小盤股指數累計上漲7.1%,表現遠遜于大市和大盤股。
在過去60個交易日中,恒生大型股指數累計上漲5.79%,恒生小盤股指數累計下跌1.97%,二者表現差異依然顯而易見。
分析人士強調,從近期基本面因素來看,香港小盤股仍面臨不利因素。首先,今年6月,港交所提出設立創新板,并對創業板進行改革。如果創新板最終成行,對于同股不同權的“破冰”嘗試成功,將吸引諸多內地高科技、互聯網企業赴港上市,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引起資金分流,缺乏業績支撐的小盤股或將首先受到沖擊。
同時推出的創業板改革對于部分專注于“炒殼”的小盤股影響更加明顯。例如,港交所在建議中提出,對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市值要求由之前的1億港元上調到1.5億港元;對控股股東上市后的股份禁售期,由過去的6個月延長到12個月,在上市的第二年即使控股股東可以售股套現,也必須保留控制權。市場人士分析認為,上述措施意味著港交所提高了資金借殼創業板公司進行炒作的門檻。
分化格局或持續
業內人士指出,除上述因素外,近期的“仙股”暴跌事件反而使一些正在觀望的資金更加堅定了進入港股藍籌板塊的信心,未來這種分化格局或持續。
香港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楊延德指出,近期的“仙股”暴跌事件對于港股大市不會影響太大,因為畢竟權重較大的藍籌股依然表現非常好。但也預示出一種趨勢,未來績優藍籌股可能繼續牛市,而無業績支撐的股票可能繼續無人問津,甚至將跌跌不休。他強調,值得關注的是,“仙股”背后與炒作殼資源息息相關,近幾年來香港市場的很多殼資源本來估值已經很貴,如果內地市場IPO提速,未來這些殼的作用也會更小。對于A股而言,此次事件直接影響非常小,但對于投資內地和香港股市的投資者而言,都說明未來需要關注基本面更好的公司。
德銀報告指出,盡管香港小盤股出現動蕩,但反觀如騰訊等部分大盤藍籌股走勢良好,未來前景依舊看好。德銀維持對騰訊“買入”的投資評級。德銀估計,騰訊第二季非通用會計準則純利將達到163億元人民幣,高于市場預期的144億元人民幣,對集團收入及利潤預測大致不變,目標價由298港元升至32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