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兩市在端午IPO減緩及減持新規利好刺激下沖高,隨后漲幅收窄,新零售及地產股領漲。
截至收盤,滬指漲0.23%報3117點,5月累計跌1.19%,月線三連陰。深成指漲0.06%報9864點。
盤面上,新零售、房地產等板塊漲幅居前;可燃冰、釀酒等少數板塊跌幅較大。
消息層面上,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與上月持平,持續高于臨界點,制造業穩定增長。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5%,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位于擴張區間,非制造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增速有所加快。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5月PMI為51.2,與前值持平,但比3月的51.8高點回落,處在近半年的低點。從分項來看,生產、產成品庫存、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回落,新出口訂單回升,原材料庫存處于榮枯線下略升,新訂單持平。非制造業PMI回升,服務消費和建筑業加快。近期補庫存周期接近尾聲疊加金融去杠桿和房地產調控升級,經濟二次探底,融資成本、信用創造、地產銷售等先行指標下滑。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5月中國經濟企穩態勢明顯,5月官方制造業PMI 51.2,與4月PMI維持不變,且處于2013年以來的歷史高位,同時,5月非官方制造業PMI 54.5,同樣處于較高的中樞水平上,再次驗證中國經濟走穩的局面。
此外,端午節后首個交易日,央行實施大額逆回購操作以對沖到期量。5月31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2100億元逆回購操作,7天和14天品種分別為1800億元和300億元,中標利率與前期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于5月27日發布實施經修訂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從修訂的主要內容看,該規定針對各類限售股解禁后無序減持、大股東繞道規避減持限制性規則的行為,出臺了“減持十條”。“減持十條”既給過橋減持、精準減持、惡意減持、清倉式減持等行為扎上了制度的藩籬,又將大股東持有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后短期內大量減持、非大股東持有的IPO前股份和非公開發行股份無序減持的情況,納入減持制度的統籌安排。市場人士表示,新規完善了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對資本市場構成長期利好,有助于大股東和產業資本專注于企業長期健康發展,抑制短期投機,對A股市場投資環境和理念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萬隆證券稱,當市場出現一邊倒的一致性預期時,就很容易在快速沖高后出現震蕩回落,這一次減持新政給市場帶來的刺激效果顯然無法與當年大盤近乎報復性漲停相提并論,這反映出在經歷了前期的持續殺跌后市場信心的恢復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很難在政策性利好的打雞血之下完成突變式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