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滬深兩市行情波動較大,走勢比較復雜,超出投資者預料。
上周末召開的第五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并未提及二級市場,很多投資者片面理解為,高層可能會放棄二級市場。會議中明確了對直接融資的定位,新股發行還要持續進行,由此市場上形成了“不管二級市場、堅持發新股抽水”的預期。這種理解是不客觀的,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金融工作會議既然明確了把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那么必然也會建設穩定、健康的證券市場。
在本次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化監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是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的重要原則之一。由于最高領導明確指示強化監管,本周一開市后,部分違規資金離場套現拋售,結合投資者對本次會議不夠客觀的理解所形成的預期,周一滬深行情大幅下跌。但隨后的四個交易日,市場出現了明確的企穩跡象,尤其是滬指,不但收復周一跌幅,并且以四連陽的方式創出5月份反彈至今的新高。
在本周市場大幅波動下,滬指和創業板指的分化進一步加劇,滬指創反彈新高、創業板指創近兩年半以來的新低。周一之后的四個交易日,創業板無量反彈,勉強收復周一跌幅50%左右。滬指和創業板指如此分化是資金面結構和邏輯的變化所導致,從目前的滬深兩市情況看,資金面格局的轉變已經具備確定性,未來中長期不會再輕易改變。
當下的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比例在不斷提高,市場中的資金除了證金、匯金、社保外,主要是公募、券商、資管和私募,從滬深兩市中長期的成交量變化看,增量資金明顯不足,市場流動性相對匱乏,每日成交額不足一千萬的個股已增加至20只左右。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流動性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所以,選擇績優藍籌股,既可以保證在離場時有充裕的流動性,也有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
所以,對投資者而言,未來一個階段的投資策略,在藍籌股里面選擇的概率要遠高于挖掘小市值成長股。小市值成長股的業績風險、流動性風險已經暴露得非常明顯,在小市值成長股里面投資“踩雷”的可能性越來越高。不過,藍籌股投資需要有一些認知的轉變,藍籌股的彈性遠沒有小市值成長股好,其相對而言的優勢就是穩健,另外也要降低短線交易的預期,甚至放棄短線交易。藍籌股投資最大的特點之一是中長期持有,是一種以防御為主、以守為攻的投資策略。
在選擇藍籌股標的時,可以多參考券商的研究報告,因為藍籌公司的體量大、業績相對明確、信息披露充分,并且往往都會有幾家甚至十幾家券商研究所對藍籌標的進行覆蓋,可以多結合券商的研報來尋找低估值、未來具備一定增長空間的藍籌股進行投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