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股票 行情 / 概念 / 新股 / 研報 / 漲停 > 高盈利低估值 下半年A股凸顯兩大投資主線

高盈利低估值 下半年A股凸顯兩大投資主線

2017-07-22 09:45? 來源:中財網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中財網

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遠超人們的預期。

  6月,中國經濟增長數據十分強勁,國內生產總值GDP仍然是亮眼的6.9%;工業增加值回升到7.6%的高點,相較前兩年的水平明顯上了一個臺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升至11%,創下一年半來最高;固定資產投資從8.1%的最低點回升到8.6%。各項增長數據說明,2017年,中國經濟整體穩中有升,大大超出了“此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悲觀預期。體現在A股市場上,2017年上半年,A股大部分股票是下跌的,平均跌幅超過了2016年,但也有5%左右的個股當前股價已經超過或接近2015~2016年時的高點。指數分化嚴重,上證50創出了2016年以來的新高,創業板指數已經接近前兩輪股災時的低點。

  在這種經濟背景下,展望2017年下半年,A股市場投資將繼續延續兩大主線。一是“高盈利”,經濟增長內生性動力增強、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龍頭企業強者恒強,盈利高增長股票持續受追捧;二是“低估值”,內外部制度環境變革引發的估值體系重構,價值投資得到體現。

  2010年以來,鋼鐵、煤炭、水泥、玻璃、化工、機械、造紙等傳統行業領域大量中小企業退出,市場自發的力量進行產能出清,政策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行政化去產能加速了國企占比高的行業的產能出清。傳統行業競爭格局優化,行業集中度提升,利潤向龍頭企業集中,市場步入“剩者為王、強者恒強”的時代。

  從技術端來看,中國的制造業正在經歷“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充分參與到全球競爭的優勢子行業的龍頭公司,在此過程中,更加具備做大做強的創新基因。從規模端看,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的競爭格局中同樣贏家通吃。過去十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在全球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升至2015年的24%,其他三個制造強國——美國、日本、德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國制造業已經充分參與到全球的資源分配和競爭格局當中,部分龍頭公司在其細分子行業做到了領先甚至壟斷的地位,保持了企業盈利的持續增長。這部分龍頭企業估值不斷修復提升,成為2017年A股最靚麗的風景線。

  從金融行業來看,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防控金融風險、去杠桿,一行三會去杠桿力度大大加強。央行資產縮表后,銀監會宣布收縮銀行的委外、同業等業務,清理規模膨脹的影子銀行業務。證監會要求清查券商的資金池、理財業務。保監會規范保險公司的投資業務,對信托、私募、基金子公司等一系列機構加強了監管。去通道、降杠桿、收縮影子銀行鏈條,這些“金融供給側改革”措施利好銀行和保險中的龍頭公司,各類銀行中的龍頭企業將取得更好的收益,銀行理財等監管趨嚴的情況下,銀行龍頭相比于其他銀行資產端更為安全。從基本面上來看,銀行凈息差預期不再繼續下降、不良率在經濟基本面的復蘇下企穩等當前對于銀行龍頭的邊際改善更加強。與國際龍頭相比,內地銀行股估值并不高,國內銀行股的估值普遍低于美國銀行股,與香港上市的內地銀行股相近,并且低于香港上市的國際銀行股。

  保險龍頭同樣有望受益于“金融供給側改革”。雖然監管層收緊了對萬能險的監管,保費增長受到一定影響,但從歷史水平來看,保費收入仍然保持了較高增長。截至7月18日,A股四大傳統上市險企已悉數披露上半年保費收入。數據顯示,上市險企壽險板塊保費實現22%的增長,產險則同比增長17%,增速均維持在較高水平。而保險消費作為一種服務型消費,具備消費升級屬性。當前估值雖有提升但并未超過歷史均值,且上市公司均為行業龍頭,在行業格局優化的環境中,有望得到估值溢價,保險業進入“強者恒強”時代,因此我們仍然持續看好保險企業里的龍頭公司未來的表現。

  反觀以成長股為代表的創業板,2016第四季度和2017第一季度的單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1.6%、27.8%,連續兩個季度下降,中小創增長的方式面臨外延到內生的轉型。2017年毫無疑問是監管大年,再融資不斷收緊,減持新規對限售股的減持進行限定,減持周期被大幅拉長,創業板的增長必須在轉變增長方式中浴火重生。一方面是高增長難以維持,另一方面下跌后成長股估值仍然難言便宜。從目前的指數成分的中位數PE來看,創業板指的PE(TTM)的中位數仍在50倍左右,雖較2015年時的最高點跌去將近一半,但仍然處于較高水平。隨著A股納入MSCI及陸港通等進一步對外開放,國內新股上市(IPO)增速不減,高估值面臨長期壓力。當然,創業板也不是所有股票都沒有機會,業績與估值匹配的“真成長”有望逐步走出獨立行情。與指數不同,一些有著業績支撐的績優成長股將能夠在中期就先于指數見底,最后穿越牛熊,長期取得良好的正收益。在當下時點,由于金融去杠桿可能會導致無風險收益率出現系統性、持續性的上升,對股市而言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可能估值都會受到壓制,因此對待成長股還需要精挑細選,選擇“真成長”來屹立市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