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形成明確的政策預期,投資者對后市仍不會有統一的趨勢性判斷。在政策托底的預期下,短期股指還會以箱體震蕩為主。市場將等待政策明朗,以便尋找下一個突破口。短期內,在指數震蕩的過程中,個股仍會持續活躍,建議關注高成長個股及行業整合預期較高的板塊。
市場陷入兩難困境
大盤在創出1849點新低后,觸底反彈,近1個半月期間,指數圍繞2000點反復震蕩,猶豫不決。投資者無論在股指上與下的判斷上,還是在投資品種的選擇上,都處于兩難的境地。我們認為,這種兩難境地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近期的政策信號不明晰,導致投資者對政策預判產生分歧,進而對后期市場熱點判斷無法達成一致。
首先,政策上的預判分歧直接導致強周期板塊無法聯動和持續走強,制約了指數上漲空間。這種分歧來自于近期管理層的政策調控基調與實際經濟表現和具體措施的短期不一致。主要表現為:控貨幣增量前提下的結構調節與短期央行釋放流動性的不一致;加強財政政策刺激力度與短期地方政府債務清查的不一致;加快產能過剩行業整合與加大基礎設施項目投入的不一致;經濟轉型目標與房地產(行情 專區)健康發展的不一致。
其次,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和中小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股票代表的成長股漲幅已經過高,樂視網(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中青寶(行情 股吧 買賣點)等個股漲幅超過100%,甚至200%。而這些股票將面臨中報的考驗,是否能夠以現實的業績來證明其高成長性?如果業績低于預期,那么這些成長股將會面臨較大估值修正。在中報考驗的情況下,投資者目前面臨的兩難選擇是:繼續持股還是轉持低估值大盤藍籌避險。
我們認為,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對未來政策沒有形成統一和明確的趨勢性預期,長期經濟發展規劃與短期政策托底之間的矛盾在短期甚至到明年上半年之前仍將存在。主要原因是,以投資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內需消費拉動模式無法一蹴而就。我們判斷,目前階段管理層以先控風險和保持一定經濟增速為主,進而逐漸推進轉型。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么當務之急是摸清和解決地方政府因固定資產投資所導致的大量債務,在短期地方財政收入來源仍以土地出讓為主的情況下,2013年全年土地及房地投資的資金需求會對證券市場資金產生稀釋效應,資金緊缺的市場難以出現大級別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