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兩市6月底以來經歷了1個多月的窄幅震蕩,從市場整體所處的大環境和小環境來看,弱勢震蕩依然是三季度后期以及四季度前期的主要運行方式。
首先,經濟大環境走弱,但近期有小幅度的反彈。毫無疑問,經濟大環境依然呈現不斷下滑的大趨勢,從GDP單季度增速到固定資產投資、出口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不斷走低的現實來看,經濟環境整體難有大的好轉,這從根本上決定了A股市場難有大行情或者大反彈。但是我們注意到7月份的經濟數據確實有小幅度的反彈,官方7月份制造業PMI小幅上升,雖然匯豐PMI下降,但分項指數中新訂單指數上升。同時PPI同比繼續上升,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實體經濟中短期內出現了需求反彈。需求端反彈雖然不足以消化周期性行業的過剩產能,但反彈將會給經濟以一定的推動力。從這點來看,我們認為今年實現政府經濟目標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其次,政策會有小幅度的支持,難有大規模的刺激。一段時間以來市場對于政策刺激有一定的期待,尤其是在總理表示經濟“上限”和“下限”之后,市場普遍認為經濟一旦下滑到“下限”政府會出臺更多的刺激政策。確實,我們注意到近期政府對于數個行業出臺了扶持和救助政策,但是我們認為政策依然會限定在小范圍之內。在經濟呈現小幅反彈之后經濟滑出“下限”的可能性并不高,因此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實施方面也有較大的空間,尤其是CPI依然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如果需要貨幣政策調整空間較大。
第三,內部因素也構成了震蕩基礎。IPO重啟依然是市場的重要影響因素,從目前來看,IPO重啟依然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歷史來看,IPO重啟不會選擇大盤持續下跌階段。我們認為IPO重啟對于市場影響主要集中于估值過高的中小市值和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公司,尤其是目前漲幅過大的創業板,重啟可能會造成估值體系的整體下移。
綜合(行情 專區)來看,我們認為市場處于經濟環境和政策的雙重分歧之中,經濟在小幅度反彈之后將處于相對企穩狀態,這有利于達到年初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目標。同時企穩的經濟也會限制政府推出更多的利好政策,尤其是大規模刺激政策,這會減少市場的利好因素。因此,多空雙方在未來數月中將繼續處于對峙狀態,難有方向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