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大盤藍籌股一路走高,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指數卻連連下跌,引發了市場關于“風格轉換”的討論。
幾天前,南方基金投資總監邱國鷺寫了一篇題為《實業的眼光》文章,抨擊二級市場偏愛“爛行業”。文章寫在創業板創出新高之時,自然引發了市場人士的關注,其中不乏一部分投資者揶揄“A股市場就是不講道理”。不過,最近幾天的市場走勢令不少網友大呼“風格變換太激烈”,似乎顯得這篇文章大有“先見之明”。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也在微博上發文稱創業板“高成長預期很難兌現”,認為當前對于創業板的炒作,更像霧中花、水中月。另外,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師陳李也在策略會上提醒投資者,故事主導的創業板在估值水平和絕對漲幅上,已經全面泡沫化。從這些觀點可以看出,機構的態度大體一致。
不少分析人士從市場走勢推斷,當前股市風格轉換跡象已經較為明顯。實名認證為財通證券首席分析師的微博用戶“@羅俊今日證券分析” 認為股市風格轉換明顯,依據是“低估值周期股普遍大漲,以中字頭藍籌和鋼鐵(行情 專區)等板塊為代表,同時創業板指數大跌,網絡股、蘋果概念股和軟件股都出現大跌”。多位實名認證資料顯示為券商分析師的微博用戶也發表了大致相同觀點。
加之融資融券逐步擴容,不少網友都認為“創業板在高位并不是高枕無憂了”。不過,這一觀點并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仍然有部分網友認為“創業板再次大漲的機會很大”。
財經評論員艾堂明發微博稱,近期市場走勢并不影響新興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傳統行業反轉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新興產業才剛剛開始,代表了經濟的發展方向。另外,他還認為重工板塊大漲,還是游資炒作的結果。
有網友指出,創業板、自貿區、強周期等概念都有一定的持續性,回調就意味著買入機會,但應該避免追漲,尤其是病急亂投醫。
無論是創業板的起起伏伏,還是藍籌股的蠢蠢欲動,都是資金博弈的結果。當前市場是不是已經完成風格轉換?大藍籌格局究竟有沒有全面打開?還需要時間驗證。不少市場人士都表達了類似觀點。
就像一位網友自嘲的那樣,“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過于炒創業板的時候我在買藍籌,炒自貿的時候我在買創業板,炒藍籌的時候我在買自貿。而當我重新買入藍籌時,崩盤了。”市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無論是看好新興行業,還是基本面良好的藍籌,投資者都應該保持理智,遠離惡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