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發展中拓寬政府思路,也進一步在激活民眾想象力。一方面,政府之手在托底,同時政府也在眾多領域尋找增長點。未來幾年內,經濟增速向上和向下的空間都將有限,難現大起大落格局。由此,投資者應該尋找經濟轉型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主要是技術進步、新型城鎮化和改革三條線。
技術主線跟緊美國
技術進步的投資主線,一類在于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本身,典型的例子是3D打印。3D打印是一種新技術,股價表現出看好該技術的廣闊運用空間的態勢。另外,多種技術交叉應用也將是未來的重要趨勢,將給產品創新帶來更多空間。第二類在于新技術運用。例如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影響,新技術運用使許多行業商業模式發生巨變,例如O2O已經深深影響了餐飲、旅游、百貨等眾多行業,未來的影響將持續深化;再例如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一方面使營銷變得越來越精確,對于企業的商業決策起關鍵作用;另一方面,大數據也創造出新商業模式。在這個技術變革快速的時代,技術進步帶來的商業模式改變將持續帶來投資機會,對經濟結構的影響力無疑也將持續強化。
美國股市與A股的主題共振,同樣是科技的張力。回顧2000年互聯網資產泡沫,至今這種影響力依然非常強。這種現象的背后反映出科技變革對傳統行業或者新興行業的影響力已經跨越了國界。
從科技的研發來看,美國無疑是世界頭號強國,其在科技領域的強勢地位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維持,會有更多新技術與新應用創造出來。我們認為2014年仍然可以持續關注美股的熱點輪動。
新型城鎮化消費力強勁
新型城鎮化的要義在于進城務工人員的市民化。目前中國城市化率已達52.57%,相比之下戶籍人口的增長速度相對較慢,2011年底非農業戶籍人口比重為34.71%,與城鎮化率相差近17%。以戶籍改革紅利的測算結果看,單項改革對GDP增速的拉動作用在平均每年1%左右。也就是說如果GDP增速是7.5%,其中有1%的增速來自于戶籍放開。在此基礎上的城市管網、軌道交通、醫院醫療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化投入大增,消費顯著上升等呈現強勁需求,總體來說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在于城市人口上升帶來新增量,到2020年全國的城鎮化率將達到60%以上,這部分人群主要消費在低端消費品。
第二層次在于人口結構的變化,低端勞動力消費升級態勢越來越明顯。從農村勞動力儲備數據看,在2009年農村20歲以下人口就已現斷崖式下降,低端勞動力供給增速出現下降。與高端勞動力相比,中低端勞動力將明顯更吃香,初中及以下、高中、中專技校學歷的勞動力自2008年后長期處于供不應求。這種勞動力供應緊張將使農民工工資收入持續呈現高增長,消費升級趨勢越來越明顯。單獨二胎的放開將使未來幾年的嬰幼兒生育明顯上升。
第三個層次在于某些公共服務領域個性化服務人群將越來越多。 從新型城鎮化視角,最看好農民工進城相關消費、醫療服務和教育三條主線。
改革機會叢生
近期的三中全會為未來中國改革路徑定調。這次改革不同以往,體現在改革之深、之廣、之徹底。整體設計上分為近中遠三期目標,覆蓋面七位一體的,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軍隊、黨建。未來的機會集中在軍工、國企改革、農業和資源價格改革。
對于大國來說,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國際上是“標準配置”。當前,中國正處于從地區大國向全球大國過渡期,面臨“大國崛起的煩惱”,正需要體制建設與未來發展趨勢接軌 。隨著國際形勢復雜化,我國國防軍工的戰略地位和成長預期將進一步加強。 2013年我國軍費預算為7202億元,同比增長10.7%。雖然2013年我國軍費投入占GDP的比例略有上升,但目前中國軍費投入占GDP和財政收入的比例仍較低,軍費投入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而且軍工對于解決我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有著現實的戰略意義。“棱鏡門”等事件爆發,使之前不是很重視的金融、網絡、信息安全或將成為未來關注重點,政府對信息安全重視程度空前,推動國內產業拐點出現。
國企改革的核心方向是推進市場化,激發競爭活力。建議關注壟斷性行業對民資放開,如油氣開發領域受益的民企等;一般競爭性行業,建議關注公司治理結構較優、競爭力較強、引入了戰略投資者或實現了股權激勵的優質國企;對于大集團小公司類的國企,看好資產證券化帶來的并購重組機會;此外地方國資的改革實踐中建議關注上海、北京、廣東等區域性國企。
土改帶來的農業投資機會不容錯過。此次三中全會提到建立新型城鄉關系,這里暗示未來的模式將變為工業補貼農業,城市補貼農村。中央對于農業高度重視,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中提出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未來的土改將掃清農業規模化經營的主要障礙,農業發展將迎來重要歷史機遇。此外,資源要素改革將是重點主題之一,改革目標將是市場化的結構調整,最看好天然氣和水兩個領域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