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許多企業和投資者都為之振奮。大家一致認為,中國將迎來戰略機遇期、發展轉速期、改革攻堅期。中國企業正面臨一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只有將這場變革貫穿2014年全年,貫穿于企業發展全過程,才能抓住和用好現有的機遇,并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本以為政府工作報告看點多多,枝枝葉葉總關“情”(行情 ),可周三的股市高開低走,呈現震蕩回落的走勢。股市對兩會利好的反應明顯滯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分析人士的答案是:又到了讀懂政策的時刻。
關鍵點一:
三大數據怎么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4年主要經濟目標: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度增長7.5%左右、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脹率控制在3.5%、年度新增就業人口1000萬。事實上,這三個數據,歐美成熟市場通常只關注動態的通脹數據和就業數據,而我國在控制通脹和解決就業方面恰恰是強項。
報告明確提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這個數字在世界許多國家都不能達到,更何況我們是13億人口的大國。換言之,如果成熟市場有我們目前的通脹和就業數據,那股市早就飛起來了。問題是我們的市場太看重GDP了。本來公布GDP年度增長7.5%左右好于預期,可以最終消除之前市場上關于經濟增速目標再次下調至7%的猜測,緩解一些投資者對于經濟增長短期內大幅下滑的疑慮,可A股市場只看到GDP由去年四季度增長7.7%下調到今年目標的7.5%。
不可忽視的是,年度新增就業人口1000萬的目標,這一表述首次在報告中作為與GDP增速同等重要的目標提出,突顯政府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考慮,也有助于淡化社會各界對于增長目標剛性的解讀。
總之,我們要深刻領會李克強總理又一次提到的“上下限”論,上限是CPI,下限是失業率和GDP增長速度。不采取短期大規模刺激措施,不超發貨幣,不擴大赤字,這是李克強總理宏觀經濟調控的新理念,也是去年經濟結構和速度都在合理區間內的重要保障。
關鍵點二:
簡政放權成新動力
李克強總理提到,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作為本屆政府開門第一件大事。而這也成為過去一年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服務業超過第一第二產業就是有效的證明。因為簡政放權后新注冊的企業多了,大部分都是在服務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簡政放權,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
毫無疑問,加速簡政放權,可以激發市場活力。去年李克強總理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提到,本屆政府至少要取消和下放三分之一的行政審批事項,即567項。2013年,政府先后分三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21項,今年2月15日,國務院再次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項目和18個子項。按照這個速度,今年就可以完成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清單之外的不得審批。正如李總理所講,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活力。 歷史表明,每一屆中央新的領導集體都會引導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增長周期。2014年注定是新一輪周期的起點。
關鍵點三:
31字提及資本市場
總理報告有31字提及資本市場:要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規范發展債券市場。這意味著,IPO注冊制在2014年將是資本市場重點工作,研究推進或可期待。此前,坊間對新股改革多有抱怨,市場普遍猜測新股發行注冊制將延后。由此可見,本屆政府深化改革敢啃“硬骨頭”。
投資者必須讀懂證監會主席肖鋼提出的注冊制改革的初步總體思路:證監會依法設定和核準股票發行及上市條件,統一注冊審核規則。發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其言行必須與信息披露的內容相一致。發行人、中介機構對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充分性和及時性承擔法律責任。投資者自行判斷發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自擔投資風險。證券監管部門依法對發行和上市全程進行監管,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值得提醒的是,在2月26日上交所發布的2014年各項重點工作部署中,也明確將配合做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各項準備和相關對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