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通關”應無礙 四季度流動性不悲觀
近三個交易日,央行投放不斷上量,顯示季月流動性收緊的戲碼已然上演。分析人士表示,本周可能是流動性供求矛盾最突出的時期,而基于“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流動性壓力最大的時候,也是央行投放最積極的時候。流動性長期、大幅偏離“合意區間”的可能性較小,本季末資金面“通關”大概率將有驚無險。進一步看,四季度是地方債供給低潮期,又是財政支出高潮期,加上調控基調逐漸明朗,總體流動性狀況可能好于三季度。
調控強音頻發 三維度剖析樓市“變奏”
自本輪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以來,熱點城市房價漲幅穩中有降。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影響下,市場供需、房企策略、行業發展“變”字當頭,未來樓市發展有望步入“去炒作”、“租售并舉”等新階段。同時,新房庫存和可預期的供應量都難以回到歷史高點,激活存量住房資源迫在眉睫。
兩市回升 “偏暖”行情有望延續
經過上周連續兩日的回調,昨日滬深兩市的回升再次證明了盤面上較強的韌性。分析人士表示,從當前的價格走勢結構來看,上證綜指大周期上,仍處于周線和日線級別上漲狀態。盡管經歷了接近三周的橫盤糾結走勢以及上周回調“小插曲”的干擾,短線市場參與熱情雖出現一定“降溫”,但整體來看,大級別行情的結構仍較為健康。
“周期之辯”升溫:市場走勢分化 新周期論再受質疑
近期發布的宏觀數據,引發了機構對于宏觀經濟的高度關注,也使一度趨淡的有關中國經濟周期的辯論再度升溫。對于“新周期”一說,反對者稱最新數據已證偽,支持者卻認為短期擾動影響有限。不論最終結果如何,這場受到業內廣泛關注的大辯論,注定還會持續下去。
環保風暴倒逼鋼企加碼自發電 5000億低溫余能有望變廢為寶
在去產能及環保核查雙重壓力下,鋼鐵企業紛紛節能減排降耗,余熱余壓發電正成為影響噸鋼能源成本的重要因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告據記者,國內鋼鐵企業自發電比例目前參差不齊,先進的已達80%至90%以上,差的50%還不到,提升空間還非常大。
券商策略周報:繼續看好慢牛行情 把握周期股“黃金坑”入市良機
券商分析認為,在當前周期股出現調整之際,建議把握難得的周期股“黃金坑”,積極入市。在產能周期拐點階段,應該主動擁抱制造業中周期修復帶來的投資機會。首先,二季度A股非金融企業償債支出同比仍處下行階段,從8月信貸數據看,企業仍然處在資本開支擴張周期,保守估計A股非金融企業ROE至少能修復到2018年中期。
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環比大降75%
8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更趨平衡。9月18日,外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結售匯逆差38億美元,較上月下降75%;遠期結售匯簽約順差31億美元,環比增加18%,連續第5個月順差。
“保險業公司治理風險”評估結束 四大問題亮紅燈
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日前在第十一屆保險公司董秘聯席會議上表示,通過保險公司法人機構公司治理現場評估工作,保監會厘清了全行業公司治理風險的現狀和問題。
三季度業績“預喜”成主流 有色金屬9成預喜鋼鐵有隱憂
在價值投資理念回歸的背景下,A股市場上重基本面的投資偏好盛行。得益于半年報優異的業績表現,周期性行業個股今年以來備受市場資金青睞。然而,隨著半年報落下帷幕,周期股的業績持續性如何呢?
資本充足率“饑餓”蔓延:上市銀行今年融資安排迫近7200億元
無近憂,需遠慮——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似乎永遠充滿了“饑餓感”,因此,融資的需求雖不迫切但也總是十分必要。
銀行代銷保險今年“坐地起價”:傭金率最高可9倍于賣基金
據記者梳理上市銀行中報數據發現,多家銀行代銷保費規模同比出現下降,甚至有銀行減少了逾四成。與之相對應的是,銀行代銷保險的平均傭金率大幅度上漲:去年中期,上市銀行披露出來的費率大多在2%-3%之間,今年披露出來的平均數據最低也達到了3.5%,最高甚至超過了8%。
險資上半年未現非理性舉牌 激進投資得到遏制
9月18日,保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保險業防風險、治亂象落實效果階段性評估有關情況。保監會稽查局副局長楊玉山在會上表示,今年4月底保監會開展的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工作以來,激進投資得到有效遏制,保險資金在上半年未發生非理性舉牌、境外收購等激進投資行為。一些業務領域亂象問題得到了初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