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做投資的你有所耳聞,大名鼎鼎的投資界泰山北斗索羅斯曾經與香港區政府進行過一場香港和匯率大戰。那次金融戰斗有如“神仙打架”,回憶起來至今令人蕩氣回腸。其結果最終為索羅斯的失敗而告終,然而幕后的真相是什么?金融市場戰無不勝的索羅斯真的失敗了嗎?
東南亞金融危機
說到香港保衛戰,不得不提到當時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當年索羅斯狙擊泰銖,盧比等貨幣嘗到了甜頭,收獲頗豐。操作模式簡單說一下,以泰銖為例。
泰銖施行固定匯率制,指一國貨幣與美元或其他幣種維持固定匯率。這種制度限制匯率波動會在一個非常小的范圍內,官方保證匯率穩定。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的國家大多經濟基礎比較薄弱政治保守,國家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為保障居民生活才會實行固定匯率制。
當年索羅斯攜大量資金入泰國,以美元換泰銖的方式吸籌,同時向泰國央行借錢(手中握有大量泰銖),隨后在泰外匯市場大量拋售回購美元,這時,供求關系發生變化,泰銖出現貶值。泰政府為防止泰銖貶值出手救市,拋出美元回購泰銖。因為泰政府美元儲備少,無法救市,所以放棄固定匯率制,按市場供需,使匯率自由浮動。所以就出現了羊群效應,到處是拿泰銖兌美元的人,泰銖變得不值錢,匯率也因此一落千丈。這時索羅斯將手里美元換成泰銖,之前借多少,現在還多少。靠這方法在印尼泰國賺走約100億美金。著名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其實就是索羅斯一手造成的。
索羅斯在泰國嘗到甜頭后,如法炮制秘密買入港幣。
為什么要搞香港?因為1998年前香港政府是不管匯市和股市的,只負責管利率,而且當時的香港已經被誒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基本屬半個自由市場,所以香港市場成為索羅斯狙擊標的。
在1997年7月,港幣突然遭受大量的投機性拋售,港幣的匯率受到嚴重沖擊,一路下滑,金融市場一片混亂,擠兌避險的人群擠滿各大銀行,港幣開始出現歷史首度告急。這時香港金融管理當局介入,強行入場,大量買入以維持匯率穩定。
剛開始起到一定效果。但不久后,匯率再次下挫。香港金融管理局不得不再次出手進行全面干預,港幣匯率重新被拉升到7.75港元之上,顯示出了香港政府強大金融實力。索羅斯第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失敗了。
因為前期阻擊泰銖等給索羅斯的信心,并且索羅斯也不是善罷甘休的人,立即開始對港幣施行大買盤,準備再現英格蘭與東南亞戰役輝煌。但這次索羅斯依舊為成功,因為他忘記了香港的背后有中國大陸,香港于中國大陸外匯儲備已達2000多億美金,如此強大的實力,并非泰國可比。
對香港來說,固定匯率制若在索羅斯率領的國際游資沖擊下失敗,人們將對香港失去信心,使得香港經濟不再繁榮,所以香港政府會不惜一切代價贏得這場勝利。
1997年7月21號,索羅斯發動新一輪進攻。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策劃反擊。政府發行大筆政府債券,抬高利率,推動港幣兌美元匯率上揚。同時對兩家涉嫌投機港幣的銀行提出警告,使港幣投機商不會有下一步動作,側面削弱索羅斯投機力量。當港幣出現投機性拋售,金融管理局又提高利率,使銀行貸款利率暴漲。最終保住了匯率,而連鎖反應就是香港恒指從16673點跌至6660,跌去一半以上,索羅斯呢?他在之前已大量的做空恒指。
從此后,香港老百姓產生索羅斯恐懼癥,每次港股到16000-17000點的就開始震蕩,這一盤面走勢后被稱為索羅斯震蕩。
以上就是索羅斯97年香港大戰的故事,然而索羅斯究竟是勝了還是敗了,到現在依然有很多業內人士津津樂道,或許事實的真相只有他本人知道,更多股市資訊請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