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行情的主角非藍籌股莫屬。在推動藍籌股走強的資金中,海外資金無疑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尤其是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兩個渠道交易的北上資金更具代表性。但從近期的數據來看,北上資金對藍籌股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減弱。20日,北上資金累計凈賣出9.34億元,其中,北上資金凈賣出貴州茅臺和中國平安超1億元,但昨日,上證50指數全天上漲0.23%,中國平安上漲0.49%,貴州茅臺更是高開高走,全天大漲2.67%。
事實上,過去一個月來,北上資金整體買賣量對上證50走勢的相關性有所減弱。業內人士認為,這說明北上資金對藍籌股走勢的影響力已逐漸減弱。雖然北上資金為A股開啟了藍籌行情,但隨著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海外資金逐漸退下“主導者”的光環,取而代之的內地資金已成為藍籌股走高的主要推動力。
北上資金脫離“主導者”光環
今年初,北上資金還是一批藍籌股走勢的“主導者”。以1月18日北上資金流入情況為例,當日貴州茅臺和海康威視分別獲北上資金凈買入2.76億元和1.9億元,兩者股價分別上漲1.7%和2.17%,遠好于微漲0.14%和0.57%的上證綜指和上證50指數。類似現象在今年初比比皆是。
但回顧過去一周,北上資金流向與藍籌股出現背離的現象明顯增多。12月15日,長江電力、中國重工均獲北上資金凈流入超1億元,但兩者股價卻表現平平。15日,長江電力震蕩走低,直至尾盤才小幅拉升,但上漲動力不足,以收跌告終。中國重工的走勢與之雷同,當日微跌0.99%。而當日上證綜指也僅下跌0.8%。
此外,當日伊利股份獲北上資金買入2.14億元,賣出11.4億元,凈賣出9.26億元,為年內北上資金單日最大凈賣出金額。但如此大額的凈賣出并未帶動伊利股份大幅下挫,當日午后,伊利股份還出現了直線拉升勢頭,尾盤有所回落,全天僅收跌1.13%。
12月14日,市值規模相近的美的集團和萬科A均獲深股通渠道凈買入超2億元,前者股價微跌0.73%,后者股價微漲0.57%。而當日深證成指同樣窄幅震蕩,微跌0.3%。北上資金的大額凈流入,幾乎未對這兩只個股股價產生明顯影響。
再看貴州茅臺,11月24日、27日及12月1日,其均獲北上資金凈買入超2億元。但這3個交易日里,貴州茅臺的股價卻依次下跌0.58%、1.39%和1.37%。12月8日,北上資金凈買入貴州茅臺6.45億元,為年內北上資金最大單日凈買入金額。但如此大額的凈流入,也只給貴州茅臺帶來1.72%的漲幅。類似的背離現象也多次出現在中國平安上。
由此可見,近期藍籌股企穩反彈的主力軍多為內地資金。滬上一家大型券商投資顧問表示:“這些內地資金如果以散戶為主,那北上資金在藍籌股走勢上仍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從近期表現來看,或許內地機構買得更多。”
A股國際化與外資本土化相融合
北上資金整體的凈買賣量與上證50指數漲跌的相關性也明顯走低。近期個別交易日內還出現了背離現象,間接反映了北上資金對藍籌股走勢的影響力開始減弱。
就這一現象,前述投資顧問表示,價值投資、看重業績等素來是外資的核心投資理念。隨著境內市場開放各類外資渠道,不斷流入的海外資金也將這一理念帶至A股。當A股市場風格發生轉變、價值投資深入人心后,內地機構的交易行為發生變化,將目光轉向藍籌和白馬股。本土機構對藍籌股的交易量提升,沖淡了海外資金對市場的影響,成為這類個股上漲的主力推手。
香港資深投行人士表示,跟以往北向資金幾十億以上的單日凈流入相比,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整體資金流量并沒有以前那么大。整體來說,外資的資金流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但并非絕對的行情風向標。
此外,藍籌股的市場主導權從外資轉變為內地資金,也預示著內地證券市場國際化與海外資金本土化的融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