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在2月25日創出歷史新高(1571.4點)以來,已經調整兩個月;與此同時,主板出現觸底反彈行情,盡管主板指數漲幅有限,但熱點此起彼伏,中小板、創業板資金流入主板的跡象明顯。不過,結合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式與場內資金的限制,我們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要實現“低價股革命”或者“二八轉換”是不現實的。只有那些價值被低估(破凈),又被事件驅動的公司股票才會走出持續上漲的行情。如果這樣的公司股價又很低(最好跌破發行價),沒有被爆炒過,滿足這些條件的公司才是我們現階段投資的目標。
我們發現此次IPO重啟之前的2~3年內(2009年至2012年)發行的低價國企大盤股符合上述條件,我們姑且稱之為“低價破發準新股”。當然,這批股票破發甚至破凈是有其歷史原因的(當時的IPO是三高發行),但并不是這期間發行的所有低價股都是我們選擇的標的,我們要沿著以下驅動事件來選擇投資品種。
一,在上證50的低價股中尋找投資標的。《優先股試點管理辦法》明確提出:其普通股為上證50指數成分股的公司可以公開發行優先股。所以,該指數中的中國建筑、光大銀行、中國南車、北車等應該引起關注。
二,在京津冀自貿區中尋找標的股。京津冀自貿區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近期相關個股反復走強,在該板塊中唐山港已經成為近期的龍頭,股價翻番,下一步可關注該板塊中的金隅股份。
三,在新能源概念中尋找標的股。環境污染已經成為我國當前最大的民生問題,新能源不僅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源泉,也是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最大瓶頸。可以預見,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環境治理行業保持高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可關注該板塊中的核電概念中國一重、特高壓概念股中國西電。
從近期管理層意圖激活藍籌股,推出優先股試行管理辦法、滬港通等,可以看出管理層希望主板盡快脫離底部區域的愿望。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近階段市場的機會應該在主板而非創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