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消息傳來,滬港兩地相關股票立即暴漲,媒體輿論和投資者普遍認為此利好能夠重新對上交所大盤藍籌股起到扭轉低估值的強勁刺激作用。但是在相關股票短暫上漲兩天之后又偃旗息鼓了,投資者理解為需要等待政策規則落地時間的到來。在了解香港股市投資者構成和世界機構在港股的歷史演變投資策略心態以后,國內的投資者可以冷靜看待滬港通,不必刻意期待滬港通能夠帶來多大的資金流量。
香港股市的投資者分為兩種群體,一種是過江龍資金,由世界各國各種各樣的養老金或者單一機構和對沖基金組成;還有就是本地港資巨頭李嘉誠、李兆基等大型資本家和本港散戶組成。這兩股資金勢力雖然投資策略有些不相同,但是在主體上是大致相同的,基本上大多數是以價值投資為依據,選擇業績穩定,長期保持高額現金分紅的藍籌股公司作為長線投資持有。在香港股市,藍籌股基本上沒有大的波動,長年累月保持平穩,因此就會有些希望一夜暴富的資金尋找機會炒作垃圾股,港人稱為仙股,通常是幾分錢或幾毛錢的低價垃圾股,連續爆炒幾天,股價上漲十倍至百倍。香港股市實行T+0,漲跌幅沒有限制,所以經常會出現局部非理性爆炒行為。
在香港,經常可以看見財經媒體、電視臺、報刊雜志勸告投資者散戶,股市有風險,但是又言之鑿鑿地說某某股有什么什么題材、有什么可能發生的收購信息。暴漲的垃圾股都會有一些信息滿天飛,涉事上市公司也會在港交所的快速電話要求下立即在盤中公告澄清或證實傳聞信息,即時在行情中揭示。股價經常出現暴漲暴跌的過山車景觀,港人把這種追漲垃圾股的行為稱之為刀仔鋸大樹,和買彩票中大獎一樣,以小本金博大回報。
歷史上香港炒風猛烈,從全民參與炒樓、炒股、炒鋪面(商業樓宇)、炒巴士牌照、賽馬、六合彩億元巨獎全城瘋狂購彩,到耐克限量版波鞋、蘋果手機、明星演唱會門票,黃牛黨等只要是能夠炒作發財的統統不放過。炒風熾烈無可避免地同時帶來了副作用,炒樓樓市暴跌,產生一大批負資產供樓階層;炒股股市暴跌,產生一大批蟹貨族(套牢人),即使是香港富豪李兆基號稱股神,投入百億元資金,遇上港股暴跌也會被動套牢損失數以十億元,著名電視劇《大時代》就反映這種追求財富的心理歷程。現時香港股市是世界第一大權證衍生品交易市場,超過原創地德國和美國,窩輪(權證)、牛熊證等衍生品在有指數波動達到觸發限制突然死亡收回的風險而造成慘重損失的情況下,仍然有投資者敢于參與交易。在此種炒風影響下,從其他國家過境到香港股市投資的機構和基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再加上某些對沖基金本身就希望掀起驚濤駭浪以從中牟利,所以在港股局部出現非理性爆炒股票的行為屢見不鮮。
如果滬港通開通之后,A股投資者寄望于港資來推高大盤藍籌股股價是不切實際的,香港有大批股價在一分錢到幾毛錢的低價股,期望暴富心理的港股投資者不會進入A股買進一潭死水的大盤藍籌股,若論長期穩定的分紅回報率,A股也沒有多少大盤股能夠超過匯豐控股和香港電燈等藍籌股,論投機性爆炒和交易規則、漲跌幅限制,滬股均不提供這種便利性,所以從香港流入巨量資金過來抬動A股大盤藍籌股是一廂情愿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