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億元資金跑在了5月11日反彈前,若就此離場則無疑錯過了最近三個交易日的反彈。
截至5月12日,滬深兩市兩融余額收報8823.06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2.25%,這已是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兩融余額位于“8”時代。相對5月10日的8957.44億元,減少134.38億元,減幅為1.5%。
4月14日以來,A股市場便步入持續調整態勢之中,兩融資金也出現震蕩下行走勢,加重了市場拋壓。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場人氣有所活躍,但若后市成交量不能有效放大,預計維持窄幅波動的可能性較大。
融資客買漲不買跌
5月11日以來,滬綜指收獲三連陽,其他各主要指數也有不等漲幅的反彈,不少融資客一定會后悔跑在了黎明前。
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滬深兩市兩融余額收報8823.06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2.25%,這已是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兩融余額位于“8”時代。相對5月10日的8957.44億元,減少134.38億元,減幅為1.5%,這一部分減少的資金若中途沒有殺回市場,無疑至少喪失了一部分反彈利潤。
5月15日,滬市兩融余額為5182.50億元,相對5月10日的5263.79億元,減少81.29億元,減幅1.54%;深市兩融余額為3640.56億元,相對5月10日的3693.65億元,減少53.09億元,減幅1.44%。可見,滬市兩融余額下降幅度高出深市兩融余額0.1個百分點。
4月14日以來,A股市場便步入持續調整態勢之中,融資客在此期間呈現何種狀態呢?
數據統計顯示,4月14日之后的一個交易日,即4月17日,兩融余額尚有小幅反彈,此后便進入震蕩下行通道。4月17日,兩融余額為9389.99億元,至5月12日減少了566.9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4月25日至4月28日四個交易日,滬綜指出現反彈,兩融余額則在4月26日和4月27日之間出現短暫的反彈。
“上述現象或許吐露了融資資金漲時買跌時賣的‘追漲殺跌’屬性以及相對于大盤走勢存在一定時滯效應。”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投資人士表示,兩融資金對于大盤走勢有助漲助跌的作用,在此可見一斑。
銀行非銀冰火兩重天
從28個申萬一級行業看,5月12日,除了銀行和鋼鐵兩大板塊分別融資凈買入8065.08萬元和5432.52萬元之外,其余板塊均呈現賣出狀態。5月15日申萬銀行指數和鋼鐵指數均微跌0.05%。與銀行板塊形成對比的是,非銀金融板塊當日融資凈賣出4.59億元。
銀行板塊作為市場的護盤主力,招商證券分析師馬鯤鵬指出,2017年,銀行業績和股價表現上均出現巨大分化,銀行股投資思路亦需做出重大調整,需要摒棄近年來流行的“策略思維看銀行”、“低估值及滯漲品種輪動”這樣的粗放思路,緊密圍繞基本面確定性拐點、少換品種少輪動、精選個股長期持有。
估值低并不是買入和上漲的理由,基本面和確定性的拐點才是,“低估值+不確定性”意味著股價長期徘徊于低位。基本面越優異的品種越稀缺,估值溢價亦越高,應“買好不買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