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私募證券FOF:大資管時代下的基金中基金》一書的隆重發行,“基金天地FOF讀書會”系列活動也成功舉辦:4月9日北京、4月24日上海、4月26日深圳。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富國基金管理公司擬任FOF經理陳曙亮先生的發言。
一、核心觀點
我們構建維度體系里面是三大類:策略、大類資產配置、個基選擇。個基選擇這個層面,公募這個領域可能要比私募有優勢,因為信息更加透明,更難的是前面兩種。
我們能不能做到資產配置所要求我們的中長線,或者以中長線的邏輯進行資產配置的?我覺得這是投資者教育和產品適用性的問題。
中國過去十幾年公募發展史上很少談資產配置,隨著FOF的出現,我們開始認識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但我們缺少資產配置的手段,或者說我們資產配置從理論走向實踐,FOF開了非常好的頭。
二、訪談內容速記
主持人楊如意(愛基,凈值,資訊):在FOF管理當中投資體系大家都知道是非常重要的,陳總是否方便給我們透露一下貴司在FOF當中的投資體系是怎樣的?
陳曙亮:實際上今天參加這個會我挺高興的,實際上私募FOF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公募的FOF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所以在會上不僅是我們和其它媒體的交流或者和其它受眾的交流,更多的還是公募FOF同業的交流。
談到公募FOF投資組合的構建和私募投資組合構建略有區別,好比剛才私募圓桌論壇里面有一個觀點我覺得非常好,公募和私募非常大的區別在于私募雖然運營的透明性差,但是策略透明性強。如果在公募基金當中問一個公募基金經理是什么策略,他很難給你回答。不是不愿意幫你回答,公募基金本身告訴你我追求排名,我在排名基礎上面追求自我風格的實現,很難說是追求某一種單一的策略。比如說我的完全做多策略或者是整個因子對沖策略,很難,因為整個工具是受限的,目標訴求是共性的,投資結構是不一樣的。
私募FOF基金經理首先調研的是策略、風險收益特征、基于這個風險收益特征構建組合。
而我們公募基金經理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是先要構建策略組合,這個策略本身是沒有的。我們首先要構建一個策略,其次才是談大類資產配置,然后才是選擇基金。很多觀點上來就講大類資產配置,接下來是給基金經理貼標簽,貼標簽以后搞組合、搞風控,我覺得是不夠的。
公募基金可以做的策略,單一基金策略是比較少的,但是基金和基金間組合的策略還是有一些風險特征收益不一樣的策略。比如說我們看到打新的策略,因為公募基金里面很難做,但是專戶里面如果我們把公募基金作為一個對象來講,我們也可以做對沖的策略,也可以做保本的CPPI的策略,先是策略邏輯,然后再是大類資產配置選擇。比如說純多頭,純多頭波動率的適用性到底是利用商品黃金的波動性還是股票的波動性?還是債券多頭的策略可以做的?其次才是大類資產配置的問題。當然這和風險收益特征,跟投資者要求的風險收益特征,跟產品本身的風險收益特征是相關的,最后才是為了實現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我們可以選擇標的,標的無非跟大家一樣是風格標簽的問題。
從我們構建維度體系里面是三大類:策略、大類資產配置、個基選擇。個基選擇這個層面,公募這個領域可能要比私募有優勢,因為信息更加透明,更難的是前面兩種。
主持人楊如意:雖然市場對FOF產品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可以給投資者一個更好的體驗,但是從國內市場來看是不是存在著可能會抑制FOF發展的瓶頸?這當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未來發展過程當中如何改進或者解決這一類的問題?
陳曙亮: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實際上這是伴隨著FOF產品設計當中考慮的問題,我們到底走的是一條什么樣的路?其實王總在美國FOF市場的PPT里面講的內容是很鼓舞人心的,美國的FOF當中,機構投資者占比是85%。實際上這是符合FOF產品定位的。FOF這個產品的定位本身就應該是機構投資者,講戰略性配置、資產配置,不是一攬子買賣,是一個季度、一年的維度都比較小一點,所以我們說資產配置在一個產品當中所占的收益占比達到90%以上是有前提條件的,是一個相對長的年限看這個問題,包括你說的那個模型也好,對于預期收益率、方差、波動率的問題,都是以相對較長的時期刻畫資產的特征。
但是我們中國的公募基金,包括私募基金,其實都面臨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我們能不能做到資產配置所要求我們的中長線,或者以中長線的邏輯進行資產配置的?我覺得這是投資者教育和產品適用性的問題。
剛才私底下聊的時候,包括也和很多媒體的同仁聊,媒體同仁問二季度的宏觀觀點是什么?二季度資產配置是什么?實際上我的維度當中,一個季度維度當中談資產配置略微短了一些,實際上季度這種資產只能叫做戰術性配置。戰術性配置還是名字好聽的講,本質是什么?實際上在做一組擇時的維度,你對這個市場的動量或者對單一資產的動量要有明確的概率性的判斷,這不是一種資產配置。
我覺得投資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但這是相輔相成的問題,你說對投資者者進行教育,本質上面從產品創設維度上面怎么能夠在投資者訴求和我們長期投資理念當中找到均衡點,這個我覺得是可以嘗試性做的,但這是一個挑戰,但是我覺得可以改變的。比如說產品創設維度上面能不能吸引一些風險水平相對比理財投資者高一些,但是比我們傳統的股票性的投資者風險略微低一些。比如說理財收益率水平4%到5%的水平,由于你做了股票性投資提升到5.5%或者6%的水平,但不是特別高。我們比理財的優勢是哪里?有收益的想象空間。但是我們傳統型產品的優勢在哪里?回撤相對較小,但是比理財的波動性,我們能否吸引這種風險收益特征的客戶,我們找到這樣一個目標群體設計相應的產品,來間接實行一些戰略性配置的理念,這實際上是我們基金公司的維度、產品創設的維度,也是投資者教育的維度,或者第三方宣傳媒介上面要做的事情,我們能不能走出一條和現有的單一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不一樣的,或者銀行低風險理財不一樣的風險收益特征的產品,這是FOF未來吸引機構投資者,慢慢走出資產配置這條路的先決條件,不然會扼殺在襁褓中。
第二個挑戰,在實際產品運營當中,剛才鄭總講得很好,包括北京的基金公司、基金經理都尋求指數化的投資。指數化投資在中國到底走得通嗎?我看好它,但是我覺得挑戰也很大。首先我們找不到低成本的。我們ETF流通太差,傳統ETF,我私底下跟鄭總算,一個手指頭都可以數得出來。規模上幾億的,幾乎這個市場上面是沒有流通性的。當前很多ETF通過做市做出來的,做市,券商有利益訴求的。沒有利益訴求不幫你做市。寬基指數、300ETF、500ETF(愛基,凈值,資訊),差不多。如果找出比較好的ETF,流動性很難支撐。與之相對應的細分類屬資產的,具有明顯風格特性的指數型基金也是不夠的,比如說原油基金,我們原油基金是不夠的,當前市場上面原油基金遠遠不能支撐原油品種的需求。黃金基金也是兩個比較大的可以配。某些行業當中或者某些細分行業當中具有明顯特色的,比如說一些有特色的很少有名副其實的讓你配置,所以這個需要基金公司在產品創設維度和FOF的成長創設產品。這是產品創設維度。
第三個挑戰,資產配置的理念。資產配置理念跟剛才講的不太一樣,中國過去十幾年公募發展史上很少談資產配置,隨著FOF的出現我們開始認識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但我們缺少資產配置的手段,或者說我們資產配置從理論走向實踐,FOF開了非常好的頭。我經常打這樣一個比方,我說FOF最大的意義在哪里?不是彰顯了中國有這樣的品類,而是中國在資產配置這個舞臺上面使各家或者各種投資機構在公開場合當中,原來我們講是資產配置專家或者資產管理專家,但很少有這樣的實踐平臺讓你展現的,我覺得FOF是非常好的展現各家資產配置能力的舞臺。但是這方面的人才是缺乏的。
所以未來在資產配置,無論理論到實踐上面的轉化,還是摸索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資產配置之路,比如說我們看到橋水(音)的風險評價,包括生命周期的東西,包括目標風險的東西,在中國是不是適用?中國的市場上面有沒有一些其它有意思的配置模型,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可以留待給我們思考的。比如說找所有的券商幾乎很難找到關于資產配置方面有實踐特點的。所以我覺得這個舞臺很寬,但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挑戰。一個是對我們FOF人的挑戰,一個是對公司的挑戰,還有對投資者教育的挑戰,這三條路都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雖然叫做挑戰,但也恰恰是FOF這個品類走向壯大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基石。
三、特別說明
(1)上文完全根據嘉賓的發言速記簡單整理而成,有著很重的口語痕跡,因此,請大家多多地從口語的角度進行閱讀和理解。我僅僅是對個別明顯的錯別字做了修改,采取這種做法的目的,是想盡量保持嘉賓發言的原汁原味。如有不足之處,請諒解。
(2)稍后,我們還將會邀請各位嘉賓提供一些由他們親自撰寫的專業文章,以求對于公募FOF的更全面、更深刻探討。
(3)各媒體如有選用,請注明出處:公眾號“王群航”。
四、陳曙亮簡介
富國基金多元資產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研究總監。歷任富國基金管理公司公募基金債券與QDII基金經理,年金權益投資經理。
該活動的最大亮點之一是由清一色擬任FOF經理參加的公募FOF論壇,是迄今為止專業化水準最高的公募FOF系列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