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低迷產品發行困難
4月上旬至今的股債雙殺行情,令新基金發行市場越發艱難。一組數據或許更能直接反映出今年基金募集情況的窘迫,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成立、募集時間為3個月的基金高達33只;正在發行的基金當中,將募集期定在90天最后期限的也有數十只。而在剛剛過去的4月,新成立基金數量不過58只,為2015年同期的最低水平。5月即將過半,新成立基金僅有14只。
“目前股市、債市都不太好,這幾個月新基金發行困難,只靠散戶很難消化庫存?!蹦郴鸸救耸扛嬖V記者。
“近期市場處在調整中,投資者沒有掙到錢,投資情緒較低,更偏向持有現金資產,這是產品發行低迷的主要原因。”格上理財研究員關龍彪分析,“一方面渠道方即銀行工作重點在年中過渡期有所偏移,發行渠道擁堵,導致新基金發行不力。當然,基金同質化較高也是影響之一。未來基金發行 堰塞湖 現象的解決,重心可能還得偏向于市場環境的改善,以及更有競爭力的基金產品的推出。”
公募基金去庫存壓力大
實際上,隨著《機構監管情況通報》出臺,委外資金大肆擴展的時期已經過去,公募基金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去庫存。
根據去年12月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情況的通知》,自今年1月起,對于超期未募集的基金產品數量達到或超過已批復未募集基金產品總數60%的基金管理人,證監會將委托相關派出機構對基金管理人有關情況進行現場核查,再次申報基金產品時,每只基金產品的變更注冊申請不能超過一次,這也給了基金公司去庫存的壓力。
有數據顯示,目前新基金超期未募集的仍不在少數,截至4月底,仍有37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實際上從去年年底,超期未募集基金數量一直保持在高位水平。
“從對市場公平上來看,與其花費高代價找資金,發行無望后及時止損或許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去庫存一個有效的方法?!睗步鹦呕鹪u價中心主任王群航坦言。
信息時報訊(記者 趙晛) 4月至今,新基金的發行異常艱難,超期未募集基金的數量依然居高不下。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基礎市場不佳、去庫存壓力驅使,再加上發行渠道擁堵,造成了今年基金發行陷入了“堰塞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