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美國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宣布,決定于2018年5月正式將A股納入其指數編制體系。此舉一方面說明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壯大及未來的投資前景,已經形成不可忽視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中國資本市場過去幾年國際化、市場化的努力。
A股加入MSCI指數成功,推動滬深300、上證50雙雙創出年內新高:滬深300上周跑贏同期上證綜指近2個百分點,上證50指數更是大幅上漲3.11%。反觀創業板,近期弱勢依舊,這顯示出在存量資金博弈的現狀下,中小盤題材股仍是主力資金撤離的重點區域。中歐基金指出,有觀點認為大盤股的強勢是資金抱團取暖行為導致,其實這樣的理解并不正確,滬深300的行情是市場風格切換、價值藍籌推動的趨勢行情,也是資金集中關注所致。
海外市場方面,上周公開消息相對較少。歐洲央行當月會議顯示,雖然其通脹數據距離預期值仍有較大差異,但貨幣政策繼續寬松的概率已大幅下降,這一消息在情緒上對資本市場形成壓制。美國方面,當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環比微升,因此除了此前一周下跌較多的納指反彈明顯,道指、標普漲幅相對有限。香港市場受益于A股市場情緒的恢復,以及境內資本市場開放趨勢的推動,國企、紅籌等指數漲幅明顯,滬港通雙向資金量有所放大。
本周是“年中大考”的最后一周,市場資金面相對穩定。中歐基金認為,市場推崇“價值”的趨勢才剛開始,從2016年年中開始的行情可能還將持續。下半年,投資者可以考慮關注“價值藍籌”和“有確定性的低估值成長”標的。
益民基金胡彧:市場反彈背后隱藏震蕩 建議適度布局成長
上周,在A股納入MSCI的利好刺激下,市場整體走勢較為強筋。從風格上看,大盤、藍籌和白馬的強勢表現也很好地契合了納入個股的結構特征。但如果從更加細致的時間區間觀察,可以發現市場借勢反彈的背后隱藏著震蕩加劇的事實。一方面,滬深300周線角度的振幅從此前的2.7%提升到3.3%,處于年內第三高;另一方面,從MSCI宣布納入的21日起,指數對于事件的第一反應并不強烈,并且隨后連續三天指數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日內震蕩。因此,我們認為如果剔除MSCI事項的影響,上周的指數應當是震蕩加劇,中樞走平或略有下滑。鑒于MSCI短期并不帶來直接的資金進場,而未來一段時間將存在信息真空期,指數本身又處于年內高點,因此警惕指數在震蕩加劇中逐漸回落。配置上,低估值或估值與成長匹配的公司是配置的重點,同時隨著三季度的到來,具有確定成長性的公司可能逐漸被市場賦予估值切換的預期,建議在精選的前提下適度布局。
大摩華鑫基金:業績與估值仍是安全的錨
雖然納入MSCI對短期提振市場情緒有一定作用,但我們認為其影響更多的來自于中長期。從資金量看:基于5%的納入因子,A股分別配置到MSCI全球指數、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約為0.15%和0.73%,對應的資金增量約為41億和110億美元,總計約151億美元。相對于A股市場近7萬億美元的體量而言,短期影響有限。從長期看,海外投資者對A股的參與度會進一步提升,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比例仍會進一步上升,A股未來的投資風格預計將逐步理性化。
6月以來,主要指數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反彈,這也讓投資者對于7月的市場有了一定的期待。我們認為,市場能否在7月份繼續上行,主要取決于流動性能否超預期寬松,我們對此持相對謹慎的態度。從中期整體的貨幣政策來看,“穩健中性”的基調沒有發生改變,即使短期出現了流動性的階段性寬松,也僅僅是回到更加穩健的狀態。從近期央行的表述來看,未來金融去杠桿大概率將持續推行。業績與估值仍是安全的錨。我們判斷市場風格仍圍繞盈利和估值水平,隨著中報披露期的臨近,業績超預期的上市公司預計股價表現較強,而盈利不及預期的公司或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