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經過半,公募基金行業成績單也逐漸呈現在變投資者面前。風云變幻,2017年二季度,哪些基金公司有幸登上“英雄榜”?
8月3日晚間,基金業協會公布了二季度非貨幣公募月均規模、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基金公司專戶管理規模、子公司專戶管理規模、社保和企業年金管理規模五大榜單。
據記者為您解析哪些基金公司榜上有名,哪些公司錯失榜單。
基金公司月均規模:華夏下滑三位,大成進入前二十
毫無懸念,論起第二季度的月均資管規模,天弘基金憑借14216.54億元蟬聯狀元。
資管規模超過4000億元的還有工銀瑞信和易方達,分別憑借7095.52億元和4239.31億元的規模位列榜眼和探花。
博時基金摘得第四名,月均資管規模為3670.83億元。
除了排位并未發生變動的前四名,第二季度的月均資管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還有9家基金公司,規模超過3000億元的分別是嘉實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建信基金、華夏基金,規模在2000億元到3000億元之間的分別是匯添富基金、中銀基金、廣發基金、鵬華基金。
其中,招商基金、匯添富基金、中銀基金、廣發基金、鵬華基金的名次都沒有發生變動,分別穩居第七名和第10-13名。
嘉實基金升位最明顯,從第八名沖到第五名,其二季度月均規模為3487.2億元。此外,建信基金、興業基金也分別上升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與第一季度相比,大成基金憑借1308.8億元的月均規模躋身月均規模第18名。這是2016年初以來,大成基金第一次進入該榜單前20名。
而第一季度位于第二十名的上投摩根,二季度則跌出榜單。
排位下滑最多的華夏基金,則一下子從一季度的第六名跌到第九名。要知道,據基金業協會數據,在2016年底時,華夏基金的月均規模還高達5483.95億元,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天弘基金。其二季度月均規模3213.76億元,較一季度3277.26億元繼續縮水。
▲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非貨幣月均規模:擠掉貨基“水分”,誰還留在前十
實際上,對于公募基金來說,非貨幣規模的排位拼殺更為激烈。數據顯示,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的非貨幣基金規模為5.06萬億元,與一季度末的4.84萬億相比,只增加了0.22萬億。
在激烈的競爭中,二季度非貨幣資管規模前三名、前五名、前二十名均發生大幅變動。工銀瑞信基金上升3位,以3312.59億元的排名第一,非貨幣規模環比高達77%。
博時基金更是一鳴驚人,僅僅一個季度之內,非貨幣規模增加1.35倍有余,一下子以2542.84億元規模躍居第二,與第一季度的位次相比,上升了8位。
而第一季度的冠亞軍易方達和華夏基金都下滑了3位,分別以2183.34億元和2132.43億元的規模位居第四名和第五名。
不過,這還不是位次下滑最慘的。
華安基金下跌7位,二季度的月均非貨幣規模為1173.67億元。與一季度1115億元的成績相比,實際還有小漲,但與一騎絕塵的競爭對手們相比,就有些難堪了。富國基金也是如此,二季度環比正增長87.13億元,但排位下跌6位。
而一季度分列第16名和第18-20名的中郵創業、華泰柏瑞、國投瑞銀基金、諾安基金,則統統跌出榜單。取而代之、新進入榜單的,是國泰基金、興業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長城基金。
▲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基金專戶月均規模:創金合信趕超華夏基金成冠軍
今年以來,隨著基金公司的監管趨嚴,基金公司專戶規模持續縮水。
8月3日,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基金專戶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前20名基金總規模為35316.49億元,環比2017年一季度基金專戶規??s水785.77億元。
其中從單個基金公司專戶規模來看,在2017年基金管理公司專戶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前20名中,創金合信基金以3586.61億元的規模排在第一名,超過華夏基金。
一季度排在第一名的華夏基金專戶,在今年二季度規??s水幅度最大,環比一季度專戶規模縮水562.48億元。
相比之下,易方達基金專戶規模仍在不斷擴張,環比今年一季度專戶規模增加了241.62億元,排名從第八名升至第五名。中郵基金二季度基金專戶規模也有明顯的增加,排名上升4位,從第20名升至16名。
▲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基金子公司專戶:前20名合計規??s水5000億
2017年二季度,規模前20名的基金子公司專戶管理規模為59940.77億元,環比今年一季度縮水5063.56億元。平均每家子公司專戶規模為2997.04億元。
招商財富、上海浦銀安盛資管、深圳平安大華匯通穩居前三名。其中招商財富以5761.01億元排名第一。
從規模變化上看,單個基金子公司規??s水更加明顯。民生加銀資管子公司專戶縮水828.19億元,博時資本管理規??s水749.85億元,深圳平安大華匯通縮水708.8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唯一一家基金子公司專戶規模增長的是上海興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環比今年一季度,專戶規模小幅增加2.84億元。
▲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在監管政策趨嚴、資本金導向的影響下,基金子公司降低專戶業務發展速度,壓縮專戶規模,基金子公司對專戶產品普遍持謹慎態度。
據業內人士介紹,隨著基金專戶業務的收緊,現在基金公司正在轉向主動管理產品。
此外,一家大型私募公司投資人士也告據記者,現在更愿意做一些自己主動投資的產品,或者轉信托渠道。
社保和企業年金規模:嘉實博時華夏盤踞前三甲
從社保和企業年金的管理規模來看,嘉實基金、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分列前三名。
其中,嘉實基金蟬聯冠軍,博時基金和華夏基金排名互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