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成長股從去年低迷中走出來的跡象才剛剛初顯,總的來看,成長股以及成長型基金接下來的表現還需要投資者持謹慎態度。從資金買入情況看,3月大宗交易買賣記錄中,機構雖有七成買入中小創股,但總的成交額相比今年1月有不小降幅,成長股的分化或許還將繼續深化。
大藍籌調整 新華一再折戟規模嚴重縮水
成長股分化行情已經讓很多基金經理措手不及了,更別提那些風格僵化型的基金產品了,此類基金長期業績落后,他們的基金經理可以說著實難受了。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這些基金的重倉股大多延續著去年大藍籌的風格,以保險、白酒、家電、金融為代表,但這些行業的股票在進入2018年后已經多數出現了10%以上的調整。
從跌幅榜看,新華科技創新以-12.56%的跌幅幾乎成為墊底產品。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16年3月22日,成立之時的基金規模有4.35億元,然而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其規模卻大幅縮水,截至2017年底僅余0.52億元,是成立時的一成左右。
查閱天天基金網數據發現,新華科技創新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處于加速下跌狀態。從階段漲幅來看,該基金近2年、近1年、近半年、近年來的階段漲幅分別為-6.50%、-5.84%、-14.38%、-14.92%,四分位排名不佳。
究其原因,這與其重倉藍籌股脫不了關系。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招商銀行、萬華化學、工商銀行、中國平安、興業銀行、銀座股份、白云山、清新環境、中國太保、農業銀行。雖然披露時間較目前已經久遠,但從業績表現上看,其很大概率還是持有上述股票,然而在今年一季度里,這些行業正是下跌較大的品種。
新華科技創新目前由李會忠和張永超兩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李會忠2007年9月加入新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歷任新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行業研究員、策略分析師、新華鉆石品質企業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助理。
張永超歷任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量化投資經理、北京樂正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經理、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投資經理,2016年3月加入新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看出相對來講其管理基金的經驗還是比較有限的。
市場人士指出,今年風格轉換一直是投資者爭議的焦點,大盤年初的牛市行情給價值投資者帶來憧憬,然而春節前的暴跌打破了這種慢牛格局。除了受外來利空因素的沖擊以外,內因是更主要的因素,這些代表性的價值投資標的去年以來漲幅過大,獲利盤很多,機構需要落袋為安降低倉位。而外盤的不確定性也讓機構不敢重倉持有,畢竟系統性風險出現時會泥沙俱下,藍籌白馬也會殺跌,一旦流動性出現問題,會很被動。
對于后市,富國基金曹文俊指出,今年市場的天平從去年一邊倒偏向白馬藍籌轉向白馬藍籌和新興成長逐步均衡,未來對新興成長更有利。從估值性價比而言,今年年初,白馬藍籌龍頭和新興成長龍頭的估值性價比已經差異不大,而機構配置仍存在很大偏離,目前市場處于再均衡的過程。在無風險利率顯著下行之前,再平衡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中間會經歷波折,但市場的天平逐步向新興成長傾斜這一趨勢不會變。
結合任澤松的觀點,能夠穿越周期的更多是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戰略新興產業,保持對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行業的重點配置或許是更多機構和投資者的傾向。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