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一家知名外資獨資公司高管向記者介紹:“現在外資都在招兵買馬。目前在中國布局的二、三十家外資,有十幾家拿到私募牌照,還有十幾家正在準備。對于這些機構來說,能否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關鍵還是團隊?!边@位高管介紹,目前外資在招聘方面非常注重本土化,上海自貿區部分獨資公司甚至喊出了“必須是具備海外經驗的內地人”的口號。對此,上述紐約資管機構中國區負責人說,去上市公司調研,會說普通話遠遠不夠,你必須能與對方建立親近感。此外,搞定經銷商,搞定銀行、券商渠道,這些也是本地人有優勢。
談及外資資管機構在華發展業務面臨的挑戰,專門幫助外資資管機構在華展業的咨詢機構z-ben
advisors
人士也表示,能適應外企文化,投研能力過硬,又能在中國把事情辦成的人非常搶手。他表示,如果中國主管在公司所處層級較高,自主性較大,則招聘符合要求的人才或許會容易些。一位曾任職于一家已經在中國獲得私募牌照的外資機構人士介紹,很大程度上,總公司的戰略部署決定了獨資公司在華展業時招聘人才的難易程度。總公司如果足夠重視中國市場,那么即便在獨資公司尚未盈利時也會向其傾斜資源。否則,獨資私募實現盈利之前,相關負責人是沒有底氣向總公司請求快速擴充團隊的。
記者注意到,近期部分外資機構中國市場人才流動有加劇趨勢。據市場消息,2018年2月,在摩根資產管理任職超過14年的董事總經理張冠邦(Stephen
Chang)離職。張冠邦管理的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是首批3只香港互認基金之一。據了解,張冠邦在摩根資產管理期間業績優異。
基金經理變動無疑令基金管理的不確定性增加。2016年7月,先機環球投資的中國股票投資基金基金經理李健生離職,此后雖有其他基金經理接手,不過2018年之后,先機環球投資直接將這只中國基金委托給平安資管(香港)管理。
愈演愈烈
除了人才大戰,外資也在搶發產品,搶著建立朋友圈,搶灘中國的大戰全面爆發。
產品發行方面,截至目前,資管規模排名全球前五的富達投資已經在華發行了3只私募基金,其獨資子公司2017年1月率先獲批私募牌照在華展業,截至目前,其發行產品的數量位居眾外資私募管理人之首。
領航投資雖暫未取得私募管理人牌照,但領航集團將其中國區列為與亞洲區并列,并在上海自貿區豪擲千金,租下1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廣納良才,動作之大在業內引人矚目。此外,全球頂級對沖基金橋水的總裁、聯席首席投資官雷·達里奧2018年年初在中國宣傳新書《原則》時,透露出其在中國擁有的頂級“朋友圈”,也羨煞其它外資機構。
香港資管機構惠理投資董事兼中國業務主管余小波表示,在發展中國市場業務方面,惠理有近水樓臺的優勢。“惠理的基金經理投研人員都會說普通話,與內地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可以順暢溝通;另外,我們內部匯報效率高,決策快,必要時公司高層可與內地投資者及時見面。相較于歐美資管機構,我們溝通協調的成本更低。我們長期優異的A股投資業績當然是最重要的優勢?!被堇碓?017年11月拿到私募管理牌照后兩個月就發行了首只私募產品,產品發行速度遠超多數外資獨資私募管理人。余小波認為,博鰲論壇宣布金融業對外開放時間表出爐之后,釋放了一個強有力的開放信號,外資機構再一次吃下了定心丸,而這也意味著,接下來外資資管機構競爭將愈演愈烈。
深度融合
外資進入的“鯰魚效應”則倒逼國內資管機構規范化。星石投資合伙人、首席策略師劉可認為,外資加速布局中國帶來“鯰魚效應”將倒逼國內金融機構提升實力。劉可認為,引入外資能助力國內金融市場形成多元化的良性競爭格局,有利于引入更多成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經驗,這在客觀上會提升國內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
上述紐約資管機構中國區負責人則表示,最重要的是,外資資管機構有助于中國資產市場的規范化?!芭e例來說,國內資管市場近年來越來越注重投資者適當性要求,而外資資管機構在投資者適當性要求上較國內更為嚴格。美國證監會要求資管機構在售賣理財產品給投資者時,要了解投資者的身份、收入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反洗錢規則則要求了解投資者的資金來源。此外,多數成熟外資機構對于投資紀律的要求嚴苛,風控、合規部門獨立性較高。”該負責人表示,這些投資規范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國內資管機構。
Z-ben
advisors預計未來兩三年,外資資管機構在中國的進入程度將顯著提升。對于多數機構來說,中國不再只是銷售窗口,中資與外資之間的互動將加深。與此同時,人才大戰將愈演愈烈,外資與中資融合程度加深,中資外資化,外資中資化或是大勢所趨。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