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日前,東吳基金發布公告稱上海蘭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蘭生)向海瀾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瀾集團)轉讓其所持東吳基金全部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辦理完畢。此次變更后,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吳證券)持有東吳基金70%股權,海瀾集團持有東吳基金30%股權。
此次股權轉讓遲遲未能落地,歷經十年之久,期間,東吳基金還經歷了高管層大換血和基金經理頻繁變更,整體發展陷入滯后。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東吳基金不僅業績長期跑輸市場同類平均,其非貨幣基金資產規模也是嚴重縮水,2018年一季報顯示,東吳基金旗下有4只產品低于5000萬元規模清盤紅線。
股權轉讓十年坎坷路 海瀾集團終成第二股東
4月14日,東吳基金發布關于工商變更登記的公告,公告稱上海蘭生向海瀾集團轉讓其所持東吳基金全部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辦理完畢。此次變更后,東吳證券持有70%股權,海瀾集團有限公司持有30%股權,東吳基金注冊資本保持不變。
東吳基金成立于2014年9月2日,發起人為東吳證券、上海蘭生和江陰澄星實業集團(以下簡稱江陰澄星),三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9%、30%及21%,當時的注冊資本是1億元。
資料顯示,早在2008年,上海蘭生就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所持東吳基金30%的股權,掛牌價格為8400萬元。最終海瀾集團以1.07億元競得這份股權,然而這次股權轉讓在當時并未立即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
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規定,非金融類的實業企業一般只能作為財務投資人參股基金公司,這對于海瀾集團接手東吳基金構成了一定限制。直到2018年4月14日,東吳基金發布關于工商變更登記的公告,長達10年的股權變更才算正式完成。
不過,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想要退出東吳基金的不只是上海蘭生,江陰澄星也在2014年將其持有的21%股權轉讓給東吳證券,且獲得證監會批準。此次股權變更后,東吳證券和上海蘭生共同持有東吳基金股權,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70%和30%。
經過兩次股權變更,東吳基金如今的股權結構趨于穩定,東吳證券仍然是第一大股東,持有東吳基金70%的股權;海瀾集團為第二大股東,持有東吳基金30%的股權。
東吳基金高管層大換血 基金經理頻繁變更
上海蘭生與海瀾集團的股權轉讓之路走得坎坷而艱辛,如今十年過去了,盡管海瀾集團最終如愿以償成為了東吳證券的第二大股東,但是證券行業日新月異,現在的東吳基金早已不是當初上海蘭生掛牌時的樣子了。
東吳基金在過去十年的表現可以用“低迷”來形容,作為公募基金公司中的“老前輩”,東吳基金成立已有14個年頭,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吳基金的19位現任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僅有1年又340天,且有一半的基金經理存在“一拖多”現象,想必這也是東吳基金顯露出“暮氣”、業績被同行遠遠甩在后面的原因之一。
造成東吳基金的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頻繁變更。僅2018年以來,東吳基金便發布了超過10份人事變動公告。
4月19日,東吳基金發布公告稱楊慶定、趙梅玲不再擔任基金經理,同時增聘程濤為基金經理。3月7日,東吳基金同時發布了兩份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増聘付琦為“東吳國企改革”的基金經理,和原基金經理秦斌共同管理該基金;還增聘劉瑞為“東吳新產業”的基金經理,和原基金經理戴斌共同管理該基金。
不僅是基金經理頻繁變更,東吳基金公司內部人員組織結構也相繼出現較大調整,就連高管層都出現大換血的現象。2016年1月16日,東吳基金突然宣布公司現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更換,原任董事長吳永敏因退休原因離職,改由股東方東吳證券的黨委書記、董事長范力擔任。同時,因工作調動原因,原任總經理任少華改由東吳基金常務副總經理王炯擔任。此外,東吳基金副總經理及督察長等也都發生過變更。
以昔日寶盈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彭敢為例,在轉投東吳基金門下后卻變得一蹶不振,很難再現昔日的輝煌了。彭敢歷任大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綜合研究所、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財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從事投資研究工作。2010年9月起任職于寶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