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從目前來看,公司還是低估了市場風險,沒能為投資者守住利潤。
多只債基被降級,華商基金資產規模連降
基金踩雷后,投資者“用腳投票”。華商雙債豐利債券C一季度申購數為1.47億份,贖回數為6.44億份;華商雙債豐利債券A一季度申購數為3.94億份,贖回數為16.29億份。
從基金評級來看,上海證券和濟安金信分別在今年一季度將華商雙債豐利債券C、A的評級下調一檔。
除了“明星債基”被下調,華商穩固添利債券C被上海證券下調兩檔。華商穩固添利債券A被濟安金信下調至1星,這表示盈利能力極差,業績穩定性較差。此外華商收益增強債券在146只業績滿3年的一級債基金中,整體表現較差,其中,盈利能力極差,業績穩定性一般。
choice數據顯示,華商基金資產規模從2017年第二季度開始,連續四個季度資產規模環比下降。
2017年2季度華商基金資產規模430.22億元,環比下降12.48%;2017年3季度資產規模392.46億元,環比下降8.78%;2017年4季度資產規模380.81億元,環比下降2.97%;2018年1季度資產規模305.56億元,環比下降19.76%。一年時間資產規模同比下降37.8%。
華商基金的資產規模業內排名也從去年1季度的48位,滑落至今年1季度的62位。
延展
年內11家公司債券違約 民營企業為主
Wind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20只債券發生違約,涉及違約公司11家,包括上海華信、凱迪生態、中安消、神霧環保等,合計違約規模166.52億元。2017年同期,只有9家公司發行的17只債券違約,涉及違約金額136.31億。
從結構上來看,今年11家違約公司中,民營企業占了8家,占總體規模的72.73%,高于去年55.56%的水平。
中誠信國際認為,從本輪風險事件的主體類型來看,民營上市公司占據多數,且部分公司負債率較高,信用事件的發生多與企業現金流惡化進而引發資金鏈條斷裂有關。川財證券認為,當前流動性出現結構性緊縮,但總體影響可控。
據上證報從監管機構得到的數據顯示,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務融資工具累計發行32萬億元,違約率為0.2%,扣除已經延期兌付或重整完畢的債務融資工具,違約率為0.15%。
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指出,從風險事件主體的類型看,仍舊集中在民營企業,且多數存在以下問題:首先,主業不強,盈利微薄或出現虧損;其次,投資資金缺口大,外部融資需求高;再次,債務結構不合理,短債長用;最后,關聯方交易多,公司管理混亂。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