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因為疫苗造假,長生生物連續三天躺在了跌停板上,接下來能不能收住跌停的腳步,就要看上市公司能不能拿出讓投資者接受的調查情況和整改意見。按照機構的分析,至少會出現四個跌停板。很顯然,長生生物已成為眼下資本市場的一顆“地雷”,并讓眾多機構投資者“踩雷”。
11只公募基金集體“踩雷”
市場進入“雷區”,不僅普通投資者“踩雷”不斷,就連機構投資者也難以幸免,有的甚至腳踩幾顆“雷”。宜通世紀的機構投資者“踩雷”的響聲還沒結束,長生生物的“雷”聲又響了,而且,這次是11家公募基金集體“踩雷”。
從“踩雷”的機構投資者情況來看,富國基金可謂“踩雷”最為精準,前面剛剛在宜通世紀的定增中有多只旗下基金參與,并已出現50%的浮虧,現在又踩雷長生生物。富國基金旗下的富國天瑞強勢精選(100022)持倉長生生物市值占基金凈值比例高達4.38%,一季度末持股的總市值也達到1.7億元,比其他10家機構投資者總持有的市值還要多出近2000萬。更重要的是,富國基金是一季度才剛剛重倉進入的,長生生物股價過山車走勢,讓富國基金還沒來得及數數到手的錢,轉眼間就成了泡影。
與富國基金的“新面孔”不同,長信醫療保健行業(163001)則是長生生物的“老朋友”了,該基金從2016年底開始配置長生生物,到今年一季度末,其持股市值占基金凈值比例已高達4.48%。雖然從持股的絕對值來看,不是很高,市值也只有426萬元,但由于該基金一季度末規模不到一億元,所以,持股市值占凈值比在11家機構中是最高的,也是該基金一季度末的第一重倉股。該基金持有長生生物可謂一波三折,從巨額虧損到巨額盈利,現在這個黑天鵝又讓該基金重新回到原點。
與此同時,7月17日,有三家基金公司對旗下基金估值進行了調整。博時基金估值調整幅度最大,如果按照14.5元計算的話,這個價格相較于昨天22.1元的收盤價,下調幅度高達34%,也就是說相當于4個跌停。即使是按照泰達宏利和安信的估值調整價16.11元計算,下調幅度也達到27%,相當于3個跌停。按此計算,上述基金市值損失慘重。
從今年其他一些“地雷股”的爆炸來看,也都能看到機構的“踩雷”身影,看到公募基金前赴后繼沖向“地雷股”的勇氣。于是,很多人在問,作為追求投資效益和規避投資風險的公募基金為何頻頻踩雷呢?
公募基金前赴后繼“踩雷”為哪般
公募基金一次又一次地“踩雷”,讓外界對公募基金的投資產生了質疑,甚至有投資者戲稱,公墓基金快成“公墓基金”了。尤其是像定增這種相對比較好把控的投資,竟然也會出現“踩雷”現象。比如宜通世紀的定向增發,機構應當對定向增發的內容、定向增發的對象和定向增發的風險等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寧可估計得過一點,也不能想當然,更不能憑企業單方面的說法就決定投資。
從宜通世紀通過定增收購倍泰健康的情況來看,機構對此次收購做的分析和調研不夠細致和詳盡,尤其沒有對倍泰健康股東的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和了解。如果做好了前期調查,倍泰健康的問題就不難被發現,隱藏的“秘密”也會被暴露出來。
再來看長生生物,根據媒體報道,2017年11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就接到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報告,檢出長春長生生產的批號為201605014-01及另一家企業的1批次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國家藥品監管部門隨即派出檢查組對企業進行百白破疫苗的生產現場檢查,發現該疫苗使用的鋁佐劑存在質量控制問題,已經要求企業整改。
也就是說,長生生物是有“前科”的,既然有“前科”,就必然存在投資風險。那么,為什么眾多基金還會在這兩年繼續重倉長生生物呢?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募基金在投資過程中確實存在盡職調查不夠的問題。
有人說,公募基金如此不顧風險地進行投資,不排除基金經理個人追求個人利益的可能。但把責任全部推給基金經理,顯然不合理,因為基金投資有嚴格的程序的,不是一個基金經理就能決定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A股一些上市公司不講誠信、粉飾報表、抬高商譽等行為,可以說是防不勝防。欣泰電氣、爾康制藥等公司的造假,即使專業的投資者也不一定能夠短時間內看得出來。機構投資者也不是萬能的,馬失前蹄的事情時有發生并不奇怪。建議監管層加大對上市公司造假的懲罰力度,比如今年加強了造假公司退市的執行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震懾造假者。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