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減持新規》),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分別制訂了相關的實施細則。對此,博時基金特定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歐陽凡表示,二級市場方面,解禁壓力減少會帶來短期的風險偏好提升,利好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穩定發展;定增投資市場方面,供需兩端結構重構,折價套利時代結束,回歸價值投資,基金管理人的個股精選能力顯得尤為突出。
歐陽凡認為,本次《減持新規》精準規范了股東的減持行為。結合中國經濟實情,從長遠角度和宏觀經濟大格局的角度來看,有利于調整實體經濟和金融業之間的失衡,能夠適度糾偏金融體系內部一些扭曲現象,且對于上市公司穩健經營、回報中小股東、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等方面都構成了良性推動。
歐陽凡說:“短期來看,二級市場解禁壓力有所緩解,風險偏好正在逐步提升。中期來看,市場趨勢決定因素沒有發生變化,震蕩市中個股表現或將出現分化:實業經營能力將成為市斥量個股價值的基本出發點,行業前景好、公司治理能力強、有內生增長能力的上市公司將獲得更多資金青睞。長期來看,監管政策的規范有助于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估值回歸理性,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同樣地,《減持新規》對于市場上的定增基金產品亦存在不小的影響。歐陽凡指出,定增市場供需關系開始尋找新平衡,報價或趨于理性,同時定增個股解禁拋壓將適當緩解,主動型定增基金管理人“精選個股+解禁策略”兩大優勢凸顯。另一方面,定增項目待發市場將加速尋找新平衡,不排除整體折價擴大的可能,優質項目會相對更受追捧。未來,定增市場將進入價值投資、個股精選的時代,有利于具備較強項目評估能力的主動管理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