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連保溫杯都成網紅了,我還沒火,覺得自己的人生連個“杯具”都不如。
保溫杯的一夜爆紅起源于一條朋友圈:
一個中年謝頂的攝影師,年輕時玩過搖滾。前段時間去給黑豹拍照,回來甚是感嘆:「
不可想象啊,當年鐵漢一般的男人,如今端著保溫杯向我走來。」
這位“保溫杯鐵漢”說的是90年代紅極一時的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事后,他本人很有自嘲精神地發了一條微博。
頭頂白發星星點點,額頭皺紋若隱若現,手中老干部同款保溫杯,腰間圓潤發福的腰圍,還有故作調皮的三個齜牙笑,這不是俺廠司機王師傅的標配么?
要不是這件事火了,誰會把這老哥和幾位唱著“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的重金屬青年聯系到一起?
曾經玩搖滾的憤怒青年,被歲月打磨去了棱角 ,從發型到腰圍都充滿了圓滑的世俗氣。
見到此情此景,網絡上一大波假裝閱歷很深的年輕人開始無病呻吟,一大批假裝中產的自媒體開始唏噓時光。
而屏幕外面的真中年男人們,只是默默關上微信群里的黃色小視頻,轉身去茶水間研究起公司新進的咖啡機,拿起紙杯剛接到一半,就開始擔心,這甜到齁的咖啡會不會變糖尿?
2
什么是真正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主要來自于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還有體力和精力的不如從前。在我看來,歸根結底,其實就怕兩個字沒錢。
人到中年不是危機,人到中年還沒錢才是危機。
怕丟工作,是怕沒錢供房養家。帶孩子雞飛狗跳,是因為沒錢請保姆阿姨。老婆看你不順眼,是因為你太摳門不哄她開心。面對誘惑不敢上,是怕鬧開了沒錢收場。對健康擔憂,是因為忙于賺錢忽視了身體保養。
如果有錢,這些危機都會有轉機。
但是,仔細想想,這年頭誰不缺錢?
中年人怕沒錢還房貸,年輕人一旦沒錢付房租,下個月就要流落街頭,誰比誰容易?中年人怕沒錢養孩子,老年人一旦沒錢,生一場病就要把棺材板都搭進去,誰比誰安逸?
沒錢分明是任何人在任何年齡段都有的危機??!甚至在其他人生階段遇到沒錢的情況,危機更大更嚴重!
要我說 ,中年人最大的危機還是心態。
如果一個人,喪失了改變的勇氣,失去了挑戰的激情,不再去追求人生的其他可能,那么這個人不論年齡多大 ,他都已經進入“中年”危機了。
3
即便這個社會上吐槽中年危機的人越來越多,但對有些人來說,人到中年,不僅不是危機,反而是人生的轉機。
只要轉變思維,中年就是讓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最佳契機。
這兩年流行一個詞叫“斜杠青年”。
斜杠Slash這個概念是麥瑞克· 阿爾伯在《雙重職業》中提出的,但是她提出這個詞時,可從沒有把這個詞和青年聯系在一起。
反而我發現,能在各個領域都游刃有余做出了成績的“斜杠青年”,至少都是30歲以上的中年人。
企業家/登山愛好者/滑翔傘玩家
王石
主持人/創業者/綜藝制作人
馬東
脫口秀主講人/媒體人/傳播專家
羅振宇
創業者/生涯規劃師/暢銷書作者
古典
成就一個“斜杠”,靠的不是疊加斜杠的數量,需要的是經過沉淀內化的核心技能,以致于在發揮時能夠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想練就這些技能,最需要的就是花時間去積累歷練。
出色的斜杠,往往不是年輕時期就能輕松實現的,最后能成就斜杠的人,往往已經邁過了而立之年,甚至到達了不惑之年。
我的一個朋友老張,76年生,今年41歲,水瓶男,他的字典里就沒有“中年危機”。
他高考失利,只去了一個普通大學學機械,標準理工男。
30歲以前做過三個工作,在IT行業混過,兼職過網站編輯,還在大學校園里謀了一職。
出于興趣愛好,他喜歡在閑暇時把自己的職業經驗在博客論壇上分享,06年還出了一本關于軟件項目管理的書,不過幾乎沒人買。
30歲時,當同齡人正處在事業上升期時,他竟然辭職休息了一年,說是要思考以后的人生方向。經過一年的調查和思考,他決定開始做個人網絡品牌。
07年,他在網上分享自己的職業成長,工作心得,生活感悟,吸引了一些粉絲。
08年和朋友合伙開了一家網絡營銷公司,正式開始創業。
32歲,寫出了第一本暢銷書。
33歲,經一位老師介紹去做培訓師,然后他發現自己竟然連PPT都做不好。
受到打擊的他,回來后立即收集了國內外PPT高手的博客,一篇篇看一篇篇讀,然后寫成一篇讀后感,沒想到比他以往寫的任何文章都火,他一下子從一個PPT菜鳥,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PPT大神。
之后他拼命學習PPT,半年后,他成了一個PPT培訓師。
之后數年,他不斷出書,做培訓,做社區,搭平臺,做新媒體。對了,忘了說,這期間他還一直在大學教機械制圖,并在36歲那年拿到了副教授職稱。
老張本名張志,網名是“秋葉大叔”。
在30歲到41歲這10多年里,張志同時肩負著副教授/創業者/暢銷書作者/PPT專家/網絡營銷專家…等等頭銜,并且把每一個都做到了極致。
他以每年至少出一本暢銷書的節奏來把握市場脈搏,所有能夠嘗鮮的互聯網產品,他都會第一時間試水,從最早的網易公開課到如今的微課訓練營,他付出了平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危機感不等于危機,越有危機感的人,越可能避開危機。秋葉大叔就是一個時刻有危機感的人,這才讓他過了30歲以后,一刻不停地學習、挑戰,最終成功避開了中年危機的魔障。
年齡可以染白人的發際,但是學習力和適應性卻讓人依然青春滿血。
年齡會限制職業生涯的深度,但是職場經驗和頭腦活力仍不斷為人生開拓寬度。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