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很多喝過理財“毒雞湯”的人,都誤以為基金定投是‘懶人投資’,無需擇時,只要按期扣款,放著不管,就能躺著賺錢。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每當看到類似這樣的問題,小編內心都是憂慮的。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做定投,效果會好嗎?先來看兩個場景。
場景1:定投一只股票型基金,定投前,中長期看,該基金業績表現還是不錯的,跑贏基準、且同類排名靠前,四分位排名均為“優秀”和“良好”。然而,定投半年后發現,基金業績嚴重下滑,跑輸基準的同時,連續幾個季度在同類型基金排名中處于下游。請問,這個時候怎么辦呢?是繼續堅持定投,還是贖回?如果賬戶還是虧損的,是不是要一直等到盈利?
場景2:定投一只基金2年,積攢了不少籌碼,期間市場先跌后漲,收益也有了30%。然而,就在為定投的“勝利果實”暗自竊喜的時候,市場卻開始大幅回調,前期積累的資產面臨大幅縮水。本來賺30%,現在這些收益早已變為“紙上富貴”,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看完這兩個場景,你還會覺得定投是“傻瓜投資”嗎?放著不管,躺著就能賺錢嗎?當然不是!
首先,定投需要定期檢視、去蕪存菁。
所謂“定期檢視”,指的是定期檢視基金的業績是否符合預期。為什么這么做?前面我們說過,定投標的選擇中長期業績較好的基金。但是,別忘了,基金業績只代表過去時,不能代表未來。也就是說,過去表現好的基金,不代表未來一直好。因為基金業績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再優秀的基金經理,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因此,需要定期檢視基金的業績表現。
這時,可能有人會說:“定投是長期投資,買好了就放著不要去管它了吧?反正也是長線拿,等市場回暖遲早都會回來的。”聽起來好像沒錯,但事實上,即使是長期投資,還是要定期檢視,及時去蕪存菁。這樣,才能讓定投的效果最大化。
當基金業績變差,連續2—3個季度在同類型基金的排名中跌出前1/2,就要找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