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近日,一位30歲女欠1.7億!為何負債如此之多,她究竟遭遇了什么?難道是“精明”理財的下場?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與債主同居4年寫下巨額借條?
這件事情發生在2011年至2013年,這次是榆林市6家單位發布本行業系統誠信“紅黑榜”名單,被執行的人是朱某,她曾曾與男子白某同居生活4年之久,期間向白某出具金額為1.8億元的借條。因為平時兩人的爭吵,被迫她寫了1.8億元借條,在她看來,該借條完全是白某為了控制她長期與其保持同居關系的一種手段。
經過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受理后,認為白某與朱某之間借貸關系是當事人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為有效憑證。一審判決朱某向白某歸還1.7171億元借款。最高人民法院維持原裁定。
原來該女士并不是因為理財虧欠巨款,真是虛驚一場。那么,在平時的理財中,很多人誤入理財的誤區。究竟哪些誤區居多呢?
二、我們身邊的理財誤區
1、思想守舊、杜絕新事物
大多數的中老年人,對待理財非常保守,一般錢只能放在兩個地方,一是銀行存款,二是銀行理財,對于偏遠地區的人,他們只會選擇定期存款。而且要求存款比例必須保持在一半以上,理財產品必須去四大行購買。無論什么人任何其它理財產品都一律拒絕,支付寶余額寶什么的也都不敢用,就覺得現在網絡安全太不靠譜了,還是把錢放在銀行最安全。
這類投資者也不再少數非常固執,別人是勸說不了的,一些老年人保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年人還是應該逐漸接受一些新鮮事物,并不是說銀行就一定安全、互聯網就一定不安全,現在銀行出的事兒還少嗎?
2、懶惰之人
接下來再說說女性理財。對于孕婦來說“一孕傻三年”,自從生了孩子之后就變得非常健忘,而且非常懶得動腦子,據相關資料顯示這類女性在沒有孩子之前,還一直走在理財的前沿,買銀行理財、買基金、炒股等都有過經歷,但如今除了定期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其它什么都不會。如今微信零錢通與余額寶如此簡便的支付方式,還有人對此懶的理會。還有一些直接不會操作的,小編也是無語了。
3、缺乏判斷力
大多數人在去銀行購買理財的時候,很多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都會給大家推薦保險理財。這個時候,最容易“上當”的就是老年人。之前小編的一個朋友就在銀行上班,據他爆料很多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自己都說,保險理財給老年人推的居多,因為他們不懂,這樣也好推銷。為什么保險人員會鉆這樣的空子呢?因為老年缺乏相應的判斷能力,子女也不再身邊,手里的錢就想買點理財,經不住營銷人員的營銷“誘惑”就購買了。可是在到期之后呢?很多利息還沒有當年的定期利息高,真是被保險營銷人員坑慘了。
以上就是關于30歲女欠1.7億! 如此“精明”理財卻這下場!你真的會理財嗎相關內容,了解更多理財資訊及行情動態,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理財頻道。(綜合清遠傳媒、融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