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級販賣形成隱蔽性很強的黑色交易平臺
2015年11月,遼寧公安機關在偵辦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時,發現大量涉及全國各地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線索,后公安部將涉及25省份、涉案人員達100余人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指定遼寧警方偵查。去年5月,多地警方開展集中抓捕行動,鏟除多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團伙。該系列案中的18起案件、63名被告人確定在沈陽轄區內的法院管轄。
“這個系列犯罪團伙劃分為 獵人 為人民服務 等9條專線,專線以專線主犯的微信或QQ名命名,由查詢員、一級代理商、二級代理商、下游代理商和客戶多個層級組成。”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賈敏飛說,各團伙通過微信群或QQ群非法提供、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每一條專線都是獨立的鏈條,自上而下,上面為查詢員,這是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源頭。接下來是“莊家”一樣的一級代理商,是鏈條的主要嫌犯;再往下是不同層級的代理商及用戶。“一般每個鏈條的上下線之間沒有直接接觸,從聯系到交易,均在網上進行。”辦案法官說。
記者注意到,上述9條專線幾乎涵蓋了公民個人信息的全部,比如車輛及航班信息、銀行開戶信息等。9條專線既獨立又相互交叉,形成聯系密切、架構清晰的作案集團。查詢員之間相對獨立,為代理商提供交叉服務。代理商之間信息交換特征明顯,聯系更為頻繁,形成了相互勾結的黑色交易平臺。
防范“內鬼”須完善監督制度堵死角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社會危害日益突出。辦案人員認為,為遏制這類犯罪,要對擁有公民大數據的相關單位和企業加強管理,提升監督力度。并強化對存在問題的網絡服務商的檢查整治,及時整改各種隱患,實現源頭防范。
比如,在徐某某案件中,根據他的供認,每一次獲取信息盡管是在銀行柜臺的前臺,但都選擇了監控探頭的死角。每一次都能輕易得手,從未被人發現。類似的監督監控死角需要引起重視,盡快查遺補漏。同時,相關單位的內部防控機制也要進一步完善。
“公民個人信息泄露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態度問題,一個管理問題。”遼寧省律師協會會員陳寶龍建議,應當加快立法的速度,不論是什么樣的單位或部門,只要泄露個人信息就要擔責,從長遠看,行業信息安全管理亟待補上責任漏洞。他還建議,提升公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公民自身防范意識,促進養成保護個人信息的行為習慣。
以上就是關于重磅!農行“內鬼”盜賣銀行客戶信息!誰還敢去辦業務的相關內容,了解更多銀行理財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理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