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資料圖
2、“股神”巴菲特:“吃”出投資之道。
說到巴菲特,大家第一反應可能就是“股神”。這看似遙不可及的“財神爺”,居然也是一位超級美食愛好者。
出生在1930年的巴菲特,那時正趕上美國股市崩盤的時期。巴菲特的父親當時是股票推銷員,遇上了這個大蕭條時期,在失業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自己創辦了一家投資公司。
所以小時候家境并不是太好的巴菲特便有了做生意的想法。還在5歲的時候,他便開始上門推銷各種產品,如可口可樂、口香糖等。
“吃貨”的壯舉還不僅于此,比如因為愛吃番茄醬,砸280億收購美國食品制造商亨氏,14年給漢堡王30億美元的融資。
據統計,巴菲特投資的大部分項目都是自己愛吃的:DQ冰淇淋、百威、可口可樂、漢堡王。他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我的嘴放在哪里,我們公司的錢就放在哪里”。
3、吃貨型理財高手有哪些“秘訣”?
你永遠無法估量一個吃貨的智慧,為了不辜負美食,小腦袋瓜子也會轉的異常的快。說到理財秘訣,總結下來包括以下三點。
NO 1:分散投資,達到“最佳收益化”。
舉個例子。一個吃貨邀請朋友們來家里吃火鍋,他分別給幾個朋友打電話:“順便帶點XX食材,就只差這個了”,于是掛完電話燒好湯料坐等食材。從投資理論上來分析,這種行為被稱之為“眾籌”,而且很會分散風險對沖。
在投資理財中,要學會分散投資,根據收益和風險的權衡,挑選適合自己的理財平臺,從而達到“最佳收益化”。
NO 2:資深吃貨,按味道理財
真正的吃貨并不是對任何美食都不抗拒,Ta們在對味道的敏感上延續了理財觀念,具有特別準確的判斷力。
比如,常見的面食、普通的家常飯菜等中華傳統美食,交替著酸甜苦辣的味蕾。選擇這類傳統中餐的吃貨們,在理財風格上更傾向于穩健型,比如固定收益類理財,很少會觸碰到高風險的產品。
而喜歡西式餐點的“小吃貨”們,在味蕾上更愿意嘗試新鮮事物,探求新的美食,Ta們往往特別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權衡利弊來進行投資,對新型、收益和風險持恒的理財產品會更有興趣,比如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
NO 3:“小吃貨”絕不吃虧,配菜要齊全
如果你是典型的“小吃貨”,一定不會錯過配菜和食料哦,更懂得怎樣放在一起會更好吃!“小吃貨”們的這種做法絕對不會讓自己吃虧,投資理財上被稱為主動型風格,考慮得更周全,屬于主動出擊,敢于嘗試這類。
看完理財知識:“吃貨”竟然是理財高手你有何感想?是不是發現自己離高手又近了一步呢?了解更多理財知識及行情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理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