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么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呢?因為除了信托計劃、私募基金產品外,還包括你買得到的銀行的理財產品、券商資管產品都會走委托貸款的通道。
- 02 -
新規矛頭直指非標
為什么監管要掐死委托貸款通道的這條路呢?
因為他們會把錢投向監管限制的非標資產,導致風險變大。
非標資產,全稱是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簡單地說,就是不能直接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進行交易的債權性資產。
說白了,就是沒有辦法進行標準化的債權資產。
舉個例子,把銀行比成豬肉販子,手上會有各種從屠夫那里拿來的豬肉。
這里面會有檢疫單位對正規屠夫的豬肉進行標準化檢驗,看看你的豬肉有沒有問題,多少斤多少兩,檢查完了就打包起來做好標識。
但是有些屠夫的豬肉可能會有問題,無法通過檢疫單位檢查,于是悄悄地直接拿給豬肉販子,給他更低價的好處,讓他拿去賣。
于是,豬肉販子手上就會有標準化和非標準化的豬肉。
雖然表面上都是豬肉,但是一個是定價定量定質的,另一個則什么都沒有,雖然價格便宜,利潤空間大,但是吃了可能會出問題。
一旦出問題了,老百姓是不會問你豬肉哪里來的,直接就揪起豬肉販子討說法。
就像上面提到的小明,通過這么層層打包的債權資產,你根本不知道小明的資產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很可能根本就是資不抵債的債權資產。
所謂的非標資產,形式多變,什么東西都可以打包成一個債權資產包,但是因為上不了臺面,它的流動性十分差,一旦出了問題,就難以處理甩都甩不掉。
而我們老百姓購買的銀行理財和券商資管產品,不少都是投向非標資產的。這里面的風險規模有多大呢?
看看現在的整個委托貸款規模你就知道了,根據央媽發布的數據,2017年9月末委托貸款存量規模為13.88萬億元,占了171.23萬億元社融規模的8.11%。
除了正常的人民幣貸款外,委托貸款規模僅次于18.21萬億元規模的企業債券,是社會融資中第三大融資途徑。
一旦這么大規模的債權資產出現問題,將會死傷一片,引發區域性甚至系統性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