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基金“陷阱”大盤點!你肯定“中槍”了!基金還是要避免踏入投資陷阱。投資者朋友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手里持有的基金和其他股票類投資產品,如果發現存在類似的問題,可以在后續與管理人的交流中多問個為什么。
陷阱一:瘸子趕戲
這個故事是早前聽裘國根先生講過的,意思是瘸子聽到鄰村唱社戲,趕去觀看,當趕到戲臺前,好戲就快散場了。在股市上,我們也經??吹饺匙于s戲的現象,最明顯的就是追高和殺跌。2015年5月,我回老家參加一次同學聚會,吃飯聊天的過程中,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同學們對于股票投資的亢奮情緒,哪怕平常從沒有涉獵過股票的同學,也能隨口說出幾只熱門股票。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隨便翻一下各知名私募產品的業績,在2015年發的產品普遍是輸的多,贏的極少。這是投資者的悲劇所在。股票類產品的時機錯位一直存在,好做時不好賣,好賣時不好做。要破解這個難題,既需要管理人有良好的價值觀,也需要投資者不斷提高認知水平。
總之可以記住一句話,如果大家都在搶產品的時候,你就行行好,給別人省下一個購買的機會;如果產品賣不出去的時候,你就再行行好,幫人家買一點。
陷阱二:股神迷信
人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時,最迷信神。而在投資領域,尤其是出于產品宣傳銷售的原因,最有造神的動力。大家在市場上經??梢砸姷剿^的股神、私募冠軍、一哥一姐,但也經??梢钥吹?,第二年這些股神就可能跌落神壇。對于跌落的股神,好的時候我們不必神話,差的時候也無需踩踏。從我做投資管理的親身經歷看,投資這個行當是由能力和運氣共同主導的,短期內根本無法有效區分運氣和能力。譬如足球賽,單場淘汰賽容易爆冷,聯賽結果才大體能反映球隊的能力。投資者選擇管理人,需要基于長期視角。對于管理人的過往表現,也要基于長期視角觀察——除非你認為自己選擇管理人的能力和申購贖回的擇時能力超強,若如此,其實投資者是不需要管理人的。如果你接受這種短期業績表現的隨機性,從長遠來規劃自己的投資和選擇管理人,就在大概率正確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陷阱三:成本情結
對很多人來說,“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問題經常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且屢試不爽。即便作為專業投資人的基金經理,也難免被這類問題影響情緒。確實,成本經常影響投資者的決策,但這真的沒有必要。問題的根本是,你只需要對你投資對象——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管理人——做出判斷,而不是變化的價格。設想,老王有兩個賬戶,買入了同一只股票,因為買入時機不同,成本分別是10元和6元,這只股票現價8元。如果老王需要用錢,他應該從哪個帳戶賣出?恐怕很多投資者會選擇從6元成本的賬戶賣出。但仔細想想,從哪個賬戶賣出有什么區別呢?賠了就選擇持有,賺了就選擇賣出,解套就選擇贖回,這是人性使然,因為之前的虧損積累了很多情緒上的赤字,都要尋求一個解脫。但投資在很多方面是要逆人性的,所以當你做出投資決策的時候,你不要太過輕松,要審慎全面地考察投資對象;但當你決定買入以后,你最好輕松一點,忘記你的成本,而是關注投資對象本身是否發生了一些與你當初判斷不一致的變化。
陷阱四:眼見為實
資深股民朋友都知道一些股票論壇,每當論壇里網友為業績爭執不下的時候,就會有人說:別吵了,曬交割單吧。確實,交割單或者說投資業績,比談理念、說方法直觀得多,簡單粗暴,眼見為實。但是事實可能并不如此。就拿交割單來說,你可以設立多個賬戶,A帳戶全買st,B帳戶全買科技股,C帳戶全買金融股,D帳戶全買白酒,E帳戶全倉做空,最后,把表現最好的交割單曬給客戶看就可以了。各種機構組織的炒股大賽也是如此,勝出的不一定是股神,卻很可能是一個高級玩家所有參賽賬戶里賭得最大而又碰巧賭對的那個。所以,當有人,也包括我們專業的投資管理人,拿著非常靚麗的業績圖來找你的時候,你一定要看看他整個生涯的業績,全部產品的業績。
陷阱五:羊群效應
投資者經常彼此感染。一個投資觀點獲得眾人的認可,即大多數人認為好,對于決策人來說是最輕松的,壓力也最小,因為“大家都覺得好”。但這種決策通常都不是好決策,哪怕決策方向是對的,所得也會比較有限。2010年,山東某市的海景房到我們老家推廣,一群老頭老太暢想著在遙遠的海灘邊釣魚、曬太陽的美好愿景,就這么愉快地坐上了開往山東的購房大巴,而根本沒有仔細通盤考慮。此后若干年,這群大爺大媽一次也沒去度過假,房子當然也賣不出去。這是一個羊群效應的非常典型的例子。其實在股票市場投資上,投資者也經常反映出這樣的行為特征。
陷阱六:言行不一
投資者選擇管理人之后,如果管理人言行不一也是要警惕的。比如,原來市場不規范的時候,就出現過名字是“大盤藍籌”的基金,買了很多小股票,也有一些號稱市場中性的基金,其實在賭市場的方向。就我個人而言,我管理的產品有時候也會階段性購買被動型投資,指數類的產品,我一般要見過投資經理,了解投資過程,不希望購買的東西因為各種理由偏離了原來的跟蹤標的。我們希望掙的錢是明白的,貍貓換太子我們不喜歡,所以必須要當心掛羊頭賣狗肉的管理人。
陷阱七:輕信頭條
近年來,投資者獲取信息途徑越來越豐富。各路媒體展開了殘酷的競爭。為了眼球效應,夸大其詞是常有的事。不是上天就是入地,唯獨不在人間。這里面,一方面是媒體自然選擇的結果,言過其實的新聞往往受眾廣泛。另外一方面,在對于新事物的認知上,通常體現為短期高估,長期低估的特點。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過于對中國男足主教練的報道,上任之初隊伍成績觸底,沒有思想包袱,贏了幾場低級比賽,媒體就會對你高估,等到世界杯預選賽,你就會從天上掉到地上。所以,千萬不能把媒體報道作為決策依據,一段時間內如果某個管理人頻頻占據頭條,那你更要保持警惕,因為就像明星的新電影炒作一樣,這家伙可能要發新產品了。
總之,上面七個陷阱,都是我本人作為投資經理,曾經多次感知和體驗過的,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投資決策時一定不要太輕松,警鐘長鳴。
關于基金“陷阱”大盤點!你肯定“中槍”了的相關內容,小編先整理到這里,了解更多理財知識及行情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理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