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受外圍市場拖累,昨日A股各大指數均現下挫。記者在采訪多位基金經理后發現,今年以來,基金經理們避險情緒顯著升溫,除了對公司基本面的確定性有較高要求外,對于二級市場的技術指標也設立了標準,尤其是代表個股流動性的日成交量上,一些基金經理甚至劃定了“紅線”。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去年市場的結構性行情在今年延續,資金更多傾向于大盤藍籌股和白馬股,這導致很多中小盤股的流動性快速萎縮,這可能導致基金經理在賣出部分個股時,不能在預期價位及時成交,產生流動性風險。
風控成重中之重
雖然今年一月份的行情一度喜人,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基金經理腦中那根“風控”的弦從未斷過。盡管他們在公開場合仍表態對后市樂觀,但細細交流后卻發現,他們普遍存在今年A股“先抑后揚”的觀點,因此,上半年防范風險是他們工作的重頭戲。
新募集了一只混合型基金的某基金經理在接受專訪時就向記者直言,雖然一月份A股市場看起來機會很多,但其中蘊藏的風險同樣明顯,只是很多投資人選擇性地忽略了。他認為,2018年中國經濟存在不確定性,嚴監管的各項措施對A股市場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會得到進一步展現,尤其是在上半年,降杠桿的加速會導致部分個股出現“黑天鵝”,此時擇股的風險很大,所以資金更多愿意抱團那些基本面相對透明、意外風險概率較低的股票。
“但是,這些股票估值已經開始泡沫化了,只是在避險情緒升溫的影響下,大家寧愿相信他們的安全性和持續性。”該基金經理向記者說,“所以,我覺得上半年做好風控才是最重要的,收益目標可以暫時擱置。”
萬家基金孫遠慧也提醒投資者,A股在2018年仍會呈現結構性行情,潛在風險點不容忽視,尤其是那些業績較差、估值較高的概念股,或者二級市場交易極度萎縮的僵尸股等,如果看不到公司未來基本面的改變,繼續下跌的空間依舊不小。
不碰流動性“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市場兩極分化明顯,許多基金經理在擇股中設置了流動性“紅線”,即日成交量低于一定水平的個股剔除出股票池。
一位執掌權益類規模超過30億的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目前A股市場中,日成交量低于3000萬元的個股占比接近三分之一,而這些成交量低迷的個股,就對規模中上的基金投資構成了“流動性風險”。他表示,在實際投資中,成交量低于這個水平,無論是基金買入或者是賣出,都會對二級市場價格造成較大的沖擊,沖擊成本過高顯然不利于公募基金的運作,因此,今年會盡可能地規避這類低成交量的個股。
也有規模較小的基金經理將“紅線”劃在了日均成交量1000萬。業內人士指出,這個流動性“紅線”的劃分應該是根據基金規模來設定的,但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市場成交量的嚴重分化,未來會有大批成交量低迷的個股會被踢出基金股票池,A股市場的良幣驅逐劣幣功能會逐步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