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德谷投資董事長趙立松告訴記者,“我們的倉位在節前就降下來了,由于節前我們基本上買的都是傳媒股,它們在A股大跌過程當中基本上沒有下跌。”
趙立松現在大概是40%的倉位,主要是持有一些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
“節后我們預判創業板應該有行情,所以把倉位只加到了40%。未來考慮增加倉位,不過我們今年對整個指數都比較謹慎,不會加得太高。”趙立松說。
2月27日,煜融投資董事長吳國平向記者表示,“倉位有七成以上,節前的大跌對我們有一定影響,但是還可以承受。節后我們倉位加大,達到七成以上,積極往中小創上面去做布局。我們現在的倉位主要是在文化傳媒、新興產業、科技類的個股。”
錦洋投資總裁邱凌蒼也表示,“節前1月份的時候,房地產板塊出現了集體性大漲,至此,市場資金基本將A股內的低估藍籌板塊輪換了一遍,因此當時以逢高減倉為主。節后回來以調倉為主,布局的方向主要是成長股。目前我們整體倉位保持在7成左右。”
而2月27日,格上理財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楊曉晴接受采訪時表示,“鑒于節后的紅包行情預期,節前大跌行情中不乏有機構趁機抄底,如節前公募基金發行市場熱度較高。鑒于市場頻現風格切換跡象,機構投資者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策略,適度調倉也在情理之中。”
加倉港股
2月27日,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滬港深基金的基金經理周大海(化名)則告訴記者,“春節前我做了調倉,我在黑色一星期(注:2月5日至9日被業內稱為”黑色一星期“)的周一(注:2月5日)減倉,然后在第二周的周三(2月14日),又加回來,還加了更多。”
記者注意到周大海的加減倉操作緊跟市場節奏。自“黑色一星期”的周一(2月5日)伊始,周大海快速減倉十個點。當天,道指單日暴跌1032.89點,跌幅4.60%。而港股也未能幸免,該周周二(2月6日)低開逾1000點,“黑色一星期”恒生指數大跌3094.36點,跌幅9.49%,市值一周蒸發2.19萬億港元。
而在“黑色一星期”后的一周(2月12日至2月16日),隨著道指上漲,港股該周周二(2月13日)隨之上漲,當周上漲近6%。周大海在該周的周三大幅加倉。
周大海表示,港股指數2017年大漲35%,去年機構投資港股的平均收益遠高于投資A股,“后市繼續看好港股”。
周大海介紹,其加倉的標的是國企指數,由于去年以來港股阿爾法(Alpha)不明顯,主要是調貝塔(Beta),調Beta都是采用加減倉指數的方式。
據記者了解,近期港股產品規模激增,比如港股ETF龍頭產品規模已實現連續6周增長,規模增幅均高達70%以上,合計擴張接近50億份。事實上,公募和私募都看好港股趨勢,紛紛加大港股的投資。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港股去年大幅上漲,但整體估值仍處在合理水平,相對美股、A股仍具優勢,所以春節前趁港股下跌時,他加倉了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