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角獸企業上市綠色通道提振下,創業板企穩上漲,獨角獸概念基金也開始涌現。例如3月1日發行的中歐創新成長,在招募說明書中提到:“本基金力圖把握未來趨勢,篩選出具有較高成長潛力、未來空間較大的細分子行業。”據《紅周刊》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有42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的投資方向是“創新”領域。去年同期,以“創新”命名的基金只有5只。
基金對創新成長型企業的調研趨熱且“細致入微”,例如很多超大型私募最近在調研一家創新藥及優質仿制藥龍頭企業時較為關心公司國際化進程、F-627、F-652等在研項目的進展情況、血液腫瘤產品線團隊建設和市場布局、公司新進醫保產品導入情況等問題。
重倉獨角獸概念股基金表現分化
在獨角獸概念火熱的同時,很多基金因為重倉了獨角獸概念股或將得到高額收益。例如上投摩根核心成長股票在2017年四季度重倉了歐菲科技,歐菲科技為小米生產攝像頭。該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末持有歐菲科技371.26萬股。歐菲科技從2月9日到3月8日股價上漲了5.05元,由此計算,上投摩根核心成長最近一個月在歐菲科技上浮盈1847.86萬元。其基金凈值也因此出現大幅攀升,2月9日單位凈值為1.9080,到3月8日凈值增長到2.0940,漲幅比例為9.75%。
更值得關注的是,截至去年年末,上投摩根旗下不只一只基金重倉了歐菲科技,還有22只基金重倉了歐菲科技。《紅周刊》記者統計,這23只基金共持有歐菲科技流通股的4.6%,約為26.57億股。計算下來,上投摩根最近一個月在歐菲科技上獲得的收益就高達6.17億元。
細究其中原因,這或許和上投摩根在研究層面上的指導密不可分。投摩根旗下的大盤藍籌股票去年四季度的十大重倉股中,持有9只消費、銀行等大龍頭,唯獨歐菲科技是創業板股票。由此可見,上投摩根研究層面就高度看好歐菲科技的價值,或許是本輪機會中獲益的主要原因。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向《紅周刊》記者表示:“獨角獸成長也需要時間,基金能夠投中獨角獸概念股,更多的是早期的深入研究和布局,而不是碰巧。只不過有的公司和預期一樣,獲得成長,有的公司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已。”
沒有達到目標的基金就有諾安高端制造。諾安高端制造在2017年年末配置了和螞蟻金服有關的恒生電子和與小米概念有關的美的集團,但是凈值卻從2月2日的0.9490下降到3月8日的0.9260。細究其中原因,這或許和基金經理選股能力欠佳有關。基金經理史高飛在2017年年末增加了27.95%的制造業,達到60.08%;增加了8.19%的信息傳輸企業,達到19.72%,但這兩個板塊在今年以來都出現了下滑。另外,史高飛配置的十大重倉股多為二線藍籌或創藍籌,例如中科曙光、國電南瑞、恒生電子、舍得酒業等。這些創藍籌或二線藍籌在今年以來走勢困頓,重倉股中有7只今年以來股價下跌,其中3只跌幅超過10%,分別是通威股份下跌16.18%、舍得酒業下跌13.78%、四維圖新下跌10.19%。
史高飛在去年四季報中提到:“對可持續增長的擔憂將繼續是壓制市場的長期關鍵因素,對這種擔憂的結構性緩解政策造就了市場結構性的機會。”他沒有明確表示2018年有什么樣的結構性機會,但是從業績來看,他對市場的判斷出現了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