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平臺實際控制人還咬牙堅持的原因在于備案后的平臺估值,認為只要通過備案,平臺的市場估值將會大大提高。
但從目前來看,監管部門并無具體的備案安排,而且有合規檢查的契機對網貸行業平臺進行壓力測試的意圖。
為此,對于經營壓力大的平臺,及時全身而退也是不錯的選擇。否則,最后可能落得一地雞毛。
另外,平臺也可以把握機會,積極與理財子公司進行業務合作。
由于母公司為銀行,為此理財子公司設立后的業務將會從銀行現有理財業務做起,但在國家消費升級的政策推動下,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也將會是其不可缺席的領域。
由于缺乏該類業務的放貸經驗,為此與有豐富業務經驗的平臺進行合作是理智的選擇,因為P2P平臺的人員及體系都經過了市場考驗,可以彌補理財子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不足,也會大大提升其業務發展速度。
合作的方式可以是提供風控服務、導流借款人、聯合放貸等方式,但必然是大平臺與理財子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
當然,從長遠來看,網貸平臺的發展還需繼續苦練內功。
現在,國家對網貸行業的定位已經非常嚴格、清晰:貸款中介,不兜底,不能變相承擔信用中介的職責。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從事借貸業務都會出現一定的壞賬。而在不兜底的情況下,如要保證投資人獲得較高的收益,必然是平臺的整體的項目逾期率足夠低、投資人的資金所投項目足夠分散,投資收益能夠足夠覆蓋壞賬的損失。
為此,平臺的規模要足夠大、項目數量足夠多,才能做到充分的分散,降低項目的集中度。
另一方面,要做到低壞賬率,客戶的篩選、風險客戶的識別都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保證投資人收益的根本。
為此,大的頭部平臺都非常重視風控體系的建設,從這方面來說,風控體系的健全與否將決定平臺的后期發展情況甚至是生存。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的平臺由于資金、技術實力雄厚,在該方面做的較好。而小的平臺,由于受制于資金等因素,使得整體的風控實力較差,后期有可能與大平臺的差距逐漸加大。做不好的平臺將會逐漸被淘汰。
這也是為什么一直都有傳言說,監管部門將會逐漸清退小規模平臺——講白了,背后也有一定的道理。
為此,平臺需苦練內功,才能在后期從容應對行業的變化和外部的競爭,才能不被行業、投資人、合作伙伴所拋棄。
雖然宏觀經濟的回暖尚需一定的時間,但隨著網貸行業風險的逐步釋放、監管逐步到位,2019年的網貸行業將有可能有新的發展機會,值得期待!
但作為單獨的經營單位,網貸平臺或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同樣會面對各種各樣的考驗和風險,為此作為投資人,不論何時、何地,都應遵循分散、適度投資的理念,切勿將理財投資變成“投機”!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