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金所首次公布股指期貨“賬戶對倒”輸送利益的事件。福建證監局和廈門證監局分別處罰、公布了2起私募“老鼠倉”事件。
隨著私募基金的高速發展,上述兩種非法謀利方式正被私募基金所采用。業內人士表示,部分機構設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并非為開展私募基金管理業務,而僅僅用于監管套利。因私募產品投資限制少、賬戶實控關系模糊,這為一些券商資管、信托計劃、銀行理財等機構以私募作為通道操縱市場提供了便利。
業內人士預計,由于私募行業監管起步晚,目前披露的“賬戶對倒”和“老鼠倉”事件,或許僅是私募亂象的冰山一角。
利用期指進行賬戶對倒
7月21日,中金所公告,對“富航投資-國泰君安證券-富航投資神舟1號私募基金”在股指期貨市場“賬戶對倒”輸送利益作出處罰。
中金所查明,“富航神舟1號基金”于2月24日至5月12日期間,在滬深300、中證500股指期貨遠月合約上,利用實際控制關系賬戶,通過相互成交的方式進行利益輸送,損害了相關投資者利益。同時,在中金所問詢時,富航基金隱瞞了實際控制關系。
中金所對富航基金予以公開譴責,并對富航基金在股指期貨品種上限制開倉12個月。
記者聯系了富航投資的相關負責人。這位負責人稱目前不方便透露具體細節,也不方便作出任何回應,但是會和投資者解釋原因。據了解,這是中金所首次披露股指期貨市場中的“賬戶對倒”輸送利益事件。
據協會備案信息,富航投資共管理著5個私募基金產品。記者查詢多家私募數據中心,發現富航投資的基金沒有公布業績。
上海一家私募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賬戶對倒”以往經常發生在商品期貨的遠期合約(即不活躍合約)上。操縱者利用兩個實際控制的賬戶,在兩個賬戶間,以約定價格作為對手盤進行交易,將一個賬戶的錢虧給另外一個賬戶。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基金“賬戶對倒”有時是為了在不同基金產品間調整收益率,粉飾業績。如果它旗下基金產品的首尾業績相差巨大,就有很大可能是通過“賬戶對倒”丟卒保帥。
老鼠倉頻發謀取暴利
最為投資者深惡痛絕的就是“老鼠倉”。“老鼠倉”以往頻發于公募基金,近年開始蔓延至私募基金。
7月13日,廈門證監局在私募專項現場檢查中加入“老鼠倉”檢查項,發現廈門睿譽資產等5家私募存在問題,并披露了2起“老鼠倉”事件。其中,廈門坤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未有效建立利益輸送和利益沖突防范機制,員工謝某與公司基金分別于同日買入相同的股票;廈門睿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員工蔣某與公司基金分別于同日買入相同的股票。
僅廈門披露的就有2起,這或許只是私募老鼠倉的冰山一角。今年5月,福建證監局處罰了兩起涉嫌私募的“老鼠倉”案件。
一起是深圳市恒健遠志投資合伙企業的總經理胡志平,利用管理產品的便利,拿岳母的證券賬戶,給私人謀利。胡志平先于(一至五個交易日)、同期或稍晚于(一至兩個交易日)“招商匯智之恒健遠志計劃”買入東北電氣等41只股票,獲利538.66萬元。
另一起是北京喜馬拉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吳剛,也是利用管理產品的便利,通過買賣相關股票,給別人的個人賬戶謀利,從而提取業績報酬。吳剛先于、同期或稍晚于“招商匯智之喜馬拉雅計劃”買入東阿阿膠等16只股票,獲利達948.02萬元。
交易所應加大數據篩查
有業內人士分析,從中金所和福建證監局處罰的幾只私募基金的名稱看,“富航投資-國泰君安證券-富航投資神舟1號私募基金”、“ 招商匯智之恒健遠志計劃“、“招商匯智之喜馬拉雅計劃”,可能是券商資管計劃或通道業務。
截至6月底,在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近2萬家;已備案私募基金超過5萬只;認繳規模達13.59萬億元。隨著私募基金的蓬勃發展,私募通道業務也開始興盛起來。因投資標的廣泛、設計靈活等特點,私募基金成為券商、信托、銀行等各家通道,承接相關業務的聚集點。
然而,通道業務會導致賬戶實控關系模糊,為操縱市場創造便利條件。前述上海一家私募負責人表示,頻發的“老鼠倉”事件和“賬戶對倒”或許就是員工利用機構資管計劃通道為自己謀私利。
私募通道業務層層嵌套、結構復雜,如何管控其中風險。,挑戰重重。
業內人士呼吁,隨著私募基金“賬戶對倒“和“老鼠倉”數量的增加,交易所需要加大對交易大數據篩查的范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另外,監管部門也應對此類案件加大處罰力度。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