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截至8月22日收盤,順豐控股終盤報收50.95元。對獲配的上述四家基金而言,其持股浮盈比例已達44.79%,共計浮盈17.33億元。8月21日晚間,順豐控股披露了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實施情況暨新增股份上市公告書。
早在2016年12月12日順豐控股收到證監會批復,核準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及向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格為35.19元/股,募集配套資金凈額為78.22億元。
從公司當晚披露的認購情況來看,最終,包括泰達宏利、鵬華基金、財通基金、大成基金在內的4家基金公司共計獲配10994.6005萬股,占比為48.36%。當天,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稱,獲配基金公司當中,大多數是以專戶產品的形式參與認購的。“實際上,自從監管部門對并購重組再度定調之后,定增市場關注度已明顯回暖。”該人士稱。
定增市場回溫
8月22日,財通基金一位內部人士表示,近期,上市公司定增項目過會的數量環比增加,審批提速,向市場中釋放了積極信號。今年以來,定增市場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今年2月17日,證監會發布經修訂的《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及相關監管要求,從定價基準日、發行股份比例、融資間隔、融資必要性等四個角度明確了再融資新規。新規之后,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發行數量和規模都有所收斂,發行折價率也在不斷縮窄,這讓定向增發市場進入“新常態”。
5月27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這一減持新規被視為是自今年2月中旬的“再融資新政”后,定增市場遭受的第二次“重創”。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定增融資規模718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025.9億元規模下降了28.36%;定增項目整體收益相對之前高位下滑約九成。私募參與定增的加權收益率也繼續下跌,目前僅有2%左右,而此前私募參與定增市場投資的收益率曾一度高達92%。
九鼎集團副總經理古志鵬認為,主要是定價基準日改變、定增規模的限制以及減持新規等政策變化,使得市場整體定增規模減少。同時,二級市場投資也日趨理性,純粹吃價差、追熱點等現象減少。
等到8月15日,監管風向已發生了悄然變化。當天,證監會公開表態,對于并購重組市場給予了“服務實體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明顯成效”的評價。
對此,泰達宏利有關負責人也確認稱,自今年5月以來,競價定增市場的折扣率開始恢復。“原因主要是去年大部分募集的定增產品已經完成建倉,同時再融資新政及減持新規的出臺使部分資金處于觀望態度,兩者疊加導致資金供給減少。”
此外,資金供給的減少使定增投資機構的選擇空間增大,市場逐步從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一些基本面優秀的上市公司定增開始出現折扣,體現出定增投資機構在定增報價時相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