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新規讓市場發行主體進一步規范化,預計一年期競價發行定增市場發行規模將趨于穩定,逐漸回歸均值。按照過去七年一個完整的增發周期來計算,目前已公告的一年期詢價增發融資規模約在8400億左右,加上新增的方案,扣除不能實施的項目,1-2年發行完成料年均發行規模約在3000億-3500億左右。”該人士預計。
基金認購1183億
另據同花順統計數據表明,截至8月21日,今年以來,基金參與定增市場認購的資金合計達1182.91億元。受監管調控影響,基金參與規模較去年出現明顯減少,僅為去年全年3117.40億元的37.95%。
按基金公司參與規模排序來看的話,認購額超過百億元以上的基金公司有三家,分別為財通基金、北信瑞豐、建信基金,其定增規模分別高達213.70億元、122.32億元和101.20億元,參與次數分別達61次、30次、9次。
此外,金鷹基金、博時基金、前海開源、泰達宏利、金元順安、民生加銀、紅土創新、九泰基金等基金公司參與規模也都在30億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從二級市場走勢來看,定增公司股票價格表現分化。截至8月21日,Wind統計顯示,2017年以來累計實施260例增發項目,實際募資總額4942億元,發行折價率平均值為12.84%,增發上市后相對發行價平均漲幅近20%。增發股份上市后,累計87只跌破發行價,也有68只漲幅超30%,其中更有31只漲幅超50%。
對此,前述財通基金人士表示,再融資新規和減持新規出臺后,最大的變化是定增投資邏輯變了。A股市場更加偏向價值,更加重視基本面,過去“炒殼”、“炒差”等高賠率的投資邏輯將受到較大沖擊。
“在定增標的選擇上,我們將更青睞具有內生增長能力、真正謀求戰略轉型的上市公司。”該人士如是說。
該人士強調,在定增標的選擇上,首先向價值型的行業龍頭聚焦,這部分標的契合當前整體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其次是選擇核心資產優質的標的,在有些龍頭可能沒有那么明顯的行業,評判其核心資產是否優質非常重要;第三是選擇主業純粹的標的,有些商譽膨脹、經營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偏愛跨界并購等外延式發展的上市公司,外界如果很難看懂其中的邏輯,自然就少參與為妙;第四是選擇業績具有可預測性和可持續性的標的。由于定增資金的參與周期整體拉長,選擇績優標的可以提供相應的安全墊。
前述深圳基金人士則稱,除了基于價值投資理念對投資標的的基本面判斷,應該重視逆向投資的機會,應重點關注PB與PS比較低,收入與凈利潤并未大幅增長,且過去兩年漲幅不大的項目。此外,破發策略也是重點的投資機會,比如跌破增發底價,而且不再修改增發底價的優質項目。
而上述泰達宏利有關負責人在行業上傾向于成長性行業,其認為定增投資屬于中長期投資,尤其是減持新規后,投資期限加長,在估值相對合理的情況下投資成長性公司,可以分享每年業績增長的收益。
對定增機構而言,格上財富研究員楊曉晴預計,單純依靠折價率套利的策略收益會大打折扣,未來定增市場將更加側重于對公司基本面的考查,注重精細化研究,而能夠精選好項目、開發好策略、股本雄厚的定增投資機構才容易脫穎而出。
獲取更多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訊。(原標題:順豐80億定增專戶分羹近半 折扣效應助推資金熱情升溫)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